一、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储蓄和投资。 储蓄部分涵盖了存钱的所有层面,包括该存多少钱、如何存更多钱、如何无罪恶感地花钱等。 投资部分则涵盖了用钱生财的许多层面,包括为何你应该投资、应该投资什么、应该多常投资等。 作者在书中回答了个人理财与投资领域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每一章深入探讨一个主题,并提供可行的诀窍,并使用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作为佐证,得出可靠的存钱及创造财富的方法。
二、章节总结#
第一章 你该从何处开始?#
穷人的重点应该放在存钱,富人的重点应该放在投资。
- 刚毕业的年轻人应专注于提高收入和储蓄率,而不是纠结于投资决策,因为储蓄的增长率远超投资的增长率。
- 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人应该花更多时间思考投资计划细节。
- 作者提出了一个“储蓄-投资连续带”的概念,帮助你判断目前的财务重点:计算你的期望储蓄(expected savings)和期望投资增长(expected investment growth),两者哪个更大,就将重点放在哪里。
第二章 你应该存多少钱?#
你需要存的钱比你想象的要少。
- 很多储蓄建议存在错误假设:人们的收入稳定且所有人都有能力做到相同的储蓄率。
-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收入变得更加不稳定,并且个人储蓄率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其收入水平。
- 最佳的储蓄建议是:把你能存的钱存下来。
- 大量证据表明,退休人士通常花得不够多,许多人甚至在退休后增加了金融资产。
- 现在的年轻一代创造财富的速度并不慢于前几代人,因此不必过度担心退休后会把钱花光。
第三章 如何存更多钱?#
个人理财领域的最大谎言:光靠撙节支出,你就能致富。
- 减少支出的功效有限,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支出已经降到最低水平,很难再减少。作者用美国劳工统计局消费者支出调查的数据佐证了该观点。
- 增加收入比撙节支出更有效,因为收入增加,支出未必同比例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作者将其称为“胃口定律”。
- 增加收入的五种方法:
- 出售你的时间/专长:容易做,但无法扩大规模。
- 出售一种技能/服务:收入较高,但需要时间发展技能。
- 教课:容易规模化,但竞争激烈。
- 销售一种产品:可规模化,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持续的营销工作。
- 在职场往上爬:传统但有效,可获得技能、经验和稳定的收入增长。
- 最可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你的收入,投资于生财资产。
第四章 如何无罪恶感地花钱?#
- 多数理财建议使用罪恶感来让你质疑自己的消费决策,导致你对花钱过度紧张。
- 两种帮助你无忧虑地做出财务决策并无罪恶感地花钱的诀窍:
- 两倍规则:每次挥霍时,把同额的钱投资于生财资产,或捐给慈善组织。例如想买一双 400 美元的鞋,就同时买 400 美元的股票。
- 聚焦于满足感最大化:思考你的购买是否能带来自主、专精和目的,从而增加你的长期满足感。例如,每天一杯拿铁或许能让你更好地工作。
- 花钱的唯一正确方式是:合适合你的方式。思考你想要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并据此做出消费决策。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消费模式越符合自身心理状态,人生满意度越高,且这种效果高于个人总收入带来的幸福感。
第五章 生活方式膨胀多少无伤大雅?#
- 生活方式膨胀指的是一个人收入增加后,支出也随之增加。
- 适当的生活方式膨胀是令人愉快的,但过多的生活方式膨胀会导致你不得不延迟退休。
- 作者通过模拟计算两位储蓄率不同的投资者加薪后的退休计划,得出结论:
- 你目前的储蓄率越低,你的生活方式膨胀程度可以越高而不致影响你原定的退休计划。
- 作者建议将你未来加薪的 50%存起来,这是一个简单易行且适合大多数人的法则。
第六章 你该不该举债?#
负债未必是好事或坏事,端视你如何使用它。
- 负债作为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一些人即使有存款,也会保留信用卡债务,作为一种降低未来资金不足风险的策略。
- 负债作为一种强制储蓄的行为支柱:有些人通过负债来作为一种行为支柱,强迫自己存钱。
- 两种最有用的举债:
- 为了降低风险:例如,保留现金以应对不时之需,或将住房成本固定化。
- 为了取得高于借款成本的報酬:例如,通过教育贷款、商业贷款或房贷来创造更高的回报,作者用数据证明了取得大学文凭通常是值得的。
- 负债也可能带来非财务性成本,例如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因此应尽量避免非房贷的金融负债。
第七章 你该租房还是买房?#
购房的重点不是要不要买,而是何时买。
- 购房除了房贷以外,还需支付头期款、交易成本、税、维修、保险等各种成本,作者详细列举了各项成本,因此只有在购房者打算长期居住的情况下才划算。
- 短期而言,购房的风险高于租房,但长期来看,租房者面临的长期风险更大,例如租金波动、居住不稳定性以及搬迁成本。
- 在美国,购房作为一种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并不理想,远低于股票市场。作者用外公外婆购房的例子佐证了这一点。
- 购房的适当时间是当你:
- 计划在该地点待上至少十年;
- 拥有稳定的个人和职业生活;
- 能够支付20%的头期款,并且将(负债/所得)比维持在43%以下。作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支付 20% 的首付,并一步到位购买更大的房子,因为长远来看,交易成本更低。
第八章 如何存钱支付首期款(及其他的大额购买)?#
为什么存钱的时间长度很重要?
- 两年以内的短期储蓄:持有现金是最佳选择,因为风险最低。
- 超过两年的长期储蓄:投资债券更优于持有现金,因为债券收益可以抵消通膨的影响。作者分别用“每月存 1000 美元,目标 24000 美元”和“每月存 1000 美元,目标 60000 美元”的例子,对比了现金和债券两种方式。
- 超过三年的更长期储蓄:可以选择投资股票,但风险更高,需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作者用数据证明了,長期來看,股票的回报率远超债券,但波动也更大。
第九章 你何时可以退休?#
退休要考虑的不只是钱。
- 4% 法则:退休储蓄达到预期年支出的 25 倍,就可以退休了。
- 退休后第一年可以提取4%的投资资产(债券与股票各半),并且每年提取金额可以增加3%来应对通膨。
- 若有退休金或其他保障收入,只需要存够“年超额支出”(预期年支出减去未来保障收入)的 25 倍即可。
- 跨越点法则:每月投资收益大于每月支出的那一点,就达到了“跨越点”,实现了财务自由。
- “跨越资产” = 每月支出 / 月投资回报率。
- 退休远非只是一个财务决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决定。你需要想清楚退休后想做什么、如何度过时间、和哪些社会群体往来以及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作者引用了多位名人的例子,说明了提早退休后可能存在的迷茫和空虚感。
第十章 为何你应该投资?#
基于三个理由,必须使你的钱成长。
- 为将来的你自己储蓄:投资让你在年老时有一个可以汲取的资源池。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退休”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为了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需要提前进行投资。
- 抗通膨,维持你的财富的购买力:投资可以抵消通膨的影响,保持或增加你的购买力。 作者用数据证明了,投资可以有效地对抗通膨的影响。
- 以财务资本取代你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将你不断减少的人力资本转化为可持续带来收益的财务资本。作者以职业运动员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第十一章 你应该投资什么?#
致富没有唯一的正确途径。
- 作者列举了多种生财资产,包括:
- 股票:长期创造财富的最可靠途径之一,易于拥有和交易,维护成本也较低,但波动性高,估值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
- 债券:波动性低,投资本金安全,有助于再平衡投资组合,但回报率较低,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
- 投资性房地产:回报率高于股票或债券,尤其是使用融资杠杆时,但需要投入较多精力管理,且难以分散风险。
- 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可获得房地产投资收益,但不需要自己管理,但波动性较高,且在股市崩盘时,与股票及其他风险性资产高度相关。
- 农地:与股票及债券的相关性低,波动性较低,并且抗通膨,但流动性较低,费用较高,且需要“达标投资者”的资格才能参与。
- 小型企业/加盟店/天使投资:可能带来极大的回报,且你投入的精力越多,回报越大,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且失败率较高。
- 权利金:能产生与金融市场不相关的稳定收入,但卖方需要支付高费用,且大众的品味变化难以预测。
- 你自己的产品:百分之百拥有所有权,能带来个人满足与成就感,可以创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且回报不确定。
- 作者还对比了生财资产和非生财资产(如黄金、加密货币、艺术品等)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第十二章 为什么你不该买个股?#
为什么表现比大盘差是你最不担心的事?
- 大多数人(甚至专业人士)无法战胜大盘。SPIVA 报告的数据表明,主动型基金的长期表现往往落后于指数基金。
- 只有极少数个股能够长期表现出色。贝森宾德的研究表明,自 1926 年以来,只有 4% 的股票创造了超过美国国债的回报。
- 即使是表现出色的个股,也不是永远的赢家。魏斯特的统计分析表明,很多公司都会在十年内消失。
- 选择个股会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和压力。作者以朋友达伦投资游戏驿站股票的例子,详细描述了炒股过程中的情绪起伏。
- 你很难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擅长选股。选股决策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并不显著,很难评估你的选股技巧,即使你过去表现出色,也无法保证未来能持续下去。
- 集中持有个股的风险是回报率低于大盘。作者以 1963 年以来的美国个股表现数据,说明个股的回报率中位数低于指数基金。
- 作者建议通过购买指数基金或 ETF 来获得市场平均回报,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且投资过程中的压力更小。
第十三章 你应该多早开始投资?#
为什么早买比晚买好?
- 多数市场在多数时候是走扬的,因此早投资可以获得更长时间的复利增长。
- 作者比较了两种投资策略:
- 现在买:立即把所有可投资的钱全部投入。
- 平均投资:将可投资的钱分批投入。
- 结论:现在买策略通常优于平均投资策略。作者使用 1997 年至 2020 年的美股数据,以及 1920 年至 2020 年的美股数据,分别证明了该结论,并测试了其他类型的资产,结果也是相同的。
- 对于担心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于风险较低的资产组合。例如将 80% 股票 / 20% 债券的组合,换成 60% 股票 / 40% 债券的组合。
- 即使市场估值较高,现在买策略仍然优于平均投资策略。 作者用“周期调整本益比”(CAPE)的百分位数,对两种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即使在估值较高的时期,现在买策略仍然更优。
- 对于担心一次性投入风险的投资者,可以用更长的时间逐步调整到目标资产配置。
第十四章 为何你不该等到逢低才买进?#
就连上帝也赢不了平均成本法。
- 逢低买进策略只有在市场即将出现大跌且你能够准确预测其到来时间时才能奏效。
- 市场大跌并不常发生,因此逢低买进策略胜过平均成本法的机会很小。作者用 1920 年和 1980 年之间的美股数据,模拟了两种策略,结果表明,在所有四十年投资期中,有超过 70% 的时间,逢低买进策略的绩效低于平均成本法。
- 即使拥有完美信息,逢低买进策略也经常输给平均成本法,因为市场可能会持续上涨,而你错过了复利增长。作者用 1975 年以来的美股数据,模拟了两种策略,再次证明了该结论。
- 即使预测市场底部的时间点只有两个月的误差,逢低买进策略的长期投资绩效仍然会输给平均成本法。
- 结论:你应该尽早投资,且尽量经常投资。
- 投资回报受时间的影响很大,策略的影响力远不如市场变化的影响力。
第十五章 为什么投资靠运气?#
以及为何你不该在意这点?
- 你的出生年份会影响你的投资回报,因为市场存在难以预测的波动。作者以 1910 年以来美股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的投资回报率数据,说明了这一点。
- 投资回报顺序也会影响你的最终收益,因为你在投资后期投入的资金更多,因此后期回报率更重要。作者以两种二十年投资期限、年化收益率相同但顺序相反的案例,说明了回报顺序的影响力。
- 如何减轻坏运气:
- 长期持有低风险资产(例如债券)进行分散风险。
- 在市场低迷时提取较少资金。
- 考虑做兼职工作以补充收入。
第十六章 为何你不该害怕市场波动?#
成功投资的入场费。
- 避开过多的市场下跌,可能会限制你的上涨空间。
- 作者以“市场精灵告诉你未来一年的最大跌幅”的例子,模拟了不同的避险策略。结论是:若想使长期财富最大化,应该接受 0%-15% 的年内市场下跌,避开大于 15% 的市场下跌。
- 长期购买多元化的生财资产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佳方法之一。
第十七章 如何在危机时期买进?#
为什么你应该在市场恐慌之时保持冷静?
- 市场崩盘是买入的机会,因为此时投资的每一块钱,在市场复苏后将会获得更高的回报。作者以 1929 年美股崩盘为例,说明了市场底部投资的超额收益。
- 市场下跌得越多,你需要获得的回报就越高才能弥补损失。作者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和图表说明了这一点。
- 即使市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复苏,在危机时期买入仍然是一个好决策,因为你可以在等待的同时获得不错的年均回报率。作者用 1920 年至 2020 年美股下跌 30% 和 50% 时的案例,证明了该结论。
- 多数市场在大多数时候呈现上扬趋势,即使出现长期低迷,只要你采用定期投资,而不是单笔投入,亏钱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作者以日本股市为例,说明了这一点。
第十八章 你应该在何时卖出?#
关于再平衡、集中部位,以及投资的目的。
- 卖出投资资产的三种情况:
- 再平衡投资组合。
- 摆脱一个集中(或持续亏损)的投资部位。
- 满足你的财务需求。
- 在考虑出售投资资产时,应该事先制定计划,避免情绪化的决策。
- 渐进卖出(或晚卖出)通常优于马上卖出,因为长期而言,市场会不断上涨。
- 定期再平衡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通常会降低回报。作者用 60% 股票 / 40% 债券的投资组合,分别模拟了每年再平衡一次和从不再平衡两种策略,并比较了 30 年后的回报率和最大跌幅。
- 累积再平衡是一种更好的再平衡方法,通过购买比例不足的资产来实现再平衡,避免产生税负。作者用同样的投资组合,模拟了每月增加投资的策略,证明了该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最大跌幅。
- 对于持有大量集中部位的投资者,建议出售一部分资产来降低风险,并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出售策略可以是定期出售一部分,也可以根据价格水准来出售,只要事先决定好即可。
第十九章 你的投资资产应该放在何处?#
关于税,传统 401(k) vs. Roth 401(k),以及为何你或许不该把你的 401(k) 最大化。
- 美国的税收政策一直在变化,理财也应该根据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作者回顾了美国所得稅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
- 在选择传统 401(k) 或 Roth 401(k) 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你的有效所得稅稅率在现在(工作期间)更高,还是以后(退休时)更高。
- 作者偏好传统 401(k),因为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税率较低时将资金转换为 Roth IRA,例如在读商学院或者休产假的时候。
- Roth 401(k) 对于高储蓄者来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享受更多总税务递延好处。作者通过莎莉和山姆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 使用退休储蓄账户来进行投资可以规避资本利得税,长期收益可观。作者用模拟数据对比了免税账户、一次性缴纳资本利得税以及每年缴纳资本利得稅三种方式的收益差别,并解释了复利效应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 将你的 401(k) 最大化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为 401(k) 计划费用可能会抵消税收优惠。作者建议,应该至少将个人提拨额度提高到可以获得最高雇主相对提拨额,超出部分则需要考虑 401(k) 的费用率,以及自身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 在配置资产时,建议将高成长资产 (例如股票)放在免税账户中,将低成长资产 (例如债券)放在应税账户中。
第二十章 为何你永远都不觉得自已有钱?#
你或许已经有钱了,为什么?
- 人们总是能找到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因此很难感到满足。作者通过讲述威力球彩票中奖者杰克·惠特克的故事,以及朋友约翰的故事,说明了人们的相对财富感。
- 将自己与全球范围内的人进行比较,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富有得多。例如净资产超过 4210 美元,就超过全球一半的人;净资产超过 93170 美元,就位居全球前 10%。
- 不要让相对富裕感影响你的幸福感,珍惜你所拥有的财富。
第二十一章 最重要的资产#
为什么这项资产你永远都不能获得更多?
- 时间是你最重要的资产,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将会对你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讲述了印度村民达什拉斯·曼吉凿山辟路的故事,说明了时间的力量。
- 在年轻时,应该优先考虑职业发展,因为这是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尽早做出正确职业选择的重要性。
- 不要为了追求金钱而牺牲你的时间,因为你永远无法用金钱买到更多的时间。
- 人们的幸福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 U 形变化,年轻时往往高估未來的幸福感,中年时较为悲观,老年时则会感到惊喜。
结语 持续买进法则#
如何在时空旅人的游戏中胜出?
- 作者总结了 21 条理财指南,帮助你在理财道路上取得成功,这些指南被称为“持续买进法则”:
- 穷人的重点应该放在存钱,富人的重点应该放在投资。
- 把你能存的钱存下来。
- 重点是收入,而非支出。
- 使用“两倍规则”来消除花钱的罪恶感。
- 把你未来加薪及分红的至少 50%存起来。
- 举债未必是好事或坏事,端视你如何使用它。
- 只有在时机对的时候才买房。
- 为大额购买而存钱时,采用现金存款方式。
- 退休要考虑的,不只是钱。
- 投资以积累财务资本,取代你与日逐减衰弱的人力资本。
- 像业主般地思考,购买生财资产。
- 别买个股。
- 买进要快,卖出则慢。
- 尽早投资,且尽量经常投资。
- 投资并不是只看你有什ô牌,也取決于你如何打你手上的牌。
- 当波动无可避免到来时,别害怕。
- 市场崩盘通常是买入的机会。
- 先把钱用于你需要的生活,再考虑为了你想要的生活而冒险投资。
- 把你的 401(k) 最大化前,先三思。
- 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已有钱,这没关系。
- 时间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三、金句摘录#
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你的收入,投资于生财资产。
解析:与其一味地追求节省开支,不如将精力放在提升收入和投资能够产生收益的资产上,这才是通往财富自由的更可靠路径。
花钱的唯一正确方式是合适合你的方式。
解析: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偏好都不同,因此理财方式也应该个性化。不要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模式,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时间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解析: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将其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尽早投资,不仅是为了积累财富,也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时间自由。
四、指导意义#
-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本书帮助我们了解理财的本质,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储蓄和投资计划,避免常见的理财误区。
- 提升个人竞争力:书中强调提升收入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不断學習和提升个人技能,在职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平衡生活与财富:作者提醒我们,财富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应该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活的质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 理性看待投资:本书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并告诫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逐短期利益,也不要被市场波动所吓倒,保持理性和耐心才能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