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铁律四 以别人的钱赚钱#
运用财务杠杆原理,投资 5 亿元,
可以做一倍的生意。
善用举债投资#
投资致富所依赖的途径是“以钱赚钱”。因此投资的先决条件,要先有本钱。一般人在投资理财时,经常会遇到一种状况:“钱不够,怎么办?”并可能因而错失良机。而本书所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钱不够,若别人有,也愿借你,那么去借。”这正是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举债投资。
东帝士集团总裁——陈由豪的借钱滚钱法
以纺织业起家的陈由豪,以财务杠杆的经营手法,使东帝士集团快速扩张,跨足化纤、建筑、水泥、饭店及石化等领域,拥有 30 多家关联企业,跃升为台湾地区前 15 大企业集团。并计划在台湾地区及泰国投入近 70 亿美元,扩建化纤厂。
东帝士成长的脚步从未停止,举债的金额也不断提高,1995 年东帝士集团的核心事业——东云建设,总资产高达 596 亿元,营业额为 157 亿元,税后净利为 26 亿元,但其举债比例仍高达 60.99%。
台大经济系毕业的陈由豪,一向自诩高明的借钱滚钱法,对东帝士的企业理财信心十足,他的理财原则是 1/3 自有资金,其余的向金融机构借贷;流动资产必大于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一定大于 100%;自有资金与举债的比例绝对不高于 1/2。
陈由豪强调,只要公司的举债比例接近满水位,他必定严加控制,所以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十分正常,但是每逢营建业景气低迷时,东帝士便会遭受财务吃紧的流言困扰。1995 年 6 月陈由豪因为需要资金,质押东云公司 4650 万股的股票,创下当月董监事质押股票最多的纪录。而陈由豪则一再对外保证,东帝士的财务绝对没有问题。
尽管传言损及企业形象,但是陈由豪仍坚信合理的借贷,可以使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且他深具把握,贷款投资的事业一定赚钱,因为投资报酬率高于贷款利率。
借钱投资是错误吗?
借钱来投资理财到底适不适当?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曾写道:“你,别借人,也别向别人借。”这句话在过去被视为至理名言。而我们的长辈们亦经常谆谆告诫子女,不要问别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举债绝不是件体面的事,若非万不得已,不要赊欠他人钱财。
的确,每个倾家荡产的故事,十之八九肇因于举债,十信蔡辰洲、股市大户雷伯龙等等都是。因举债而导致破产的例子不胜枚举,使人闻之色变、敬而远之。
但试问你我所认识的知名富翁之中,如王永庆、高清愿、张荣发、吴火狮等,在其白手起家的过程中,有哪一位是没有依赖借钱来投资的?答案是:“没有。”而且愈会赚钱的人,通常借的钱愈多。纵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所有岛内著名的绩优企业,例如台塑、统一、长荣等,有哪一家公司是零负债的?以上所述透露一个信息:成功的富豪如同成功的企业一样,极少有不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在企业经营上,适当的举债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合理的。
如果莎士比亚活在 21 世纪的今天,了解资本主义的社会是如何运作,以及人们是如何致富的原因之后,或许会改口说:“你,没有钱,若别人有,也愿借你,去借。”
看过了这些成功的特征之后,回头检视一下自己的理财状况,看看自己所用来投资的资金当中,有多少比率是经由借贷而来的?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百分之百的财产是利用自有资金投资的话,那么你已忽略了一项重要的投资致富手段:借贷。
借贷是致富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投资顾问罗勃·艾伦在其理财的畅销书《创造财富》一书中一再强调:“不借贷,便不可能投资致富。” 我并不赞同他的论点,在本书第一章所举的例子中,已明白揭示:一个人只要理财得当,不需要靠借贷投资亦能成为亿万富翁。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便不主张融资(借钱)投资,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他自己便是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投资致富的典范。但是利用自有资金理财致富有一个先决条件:长期耐心的等待。沃伦·巴菲特即在投资三四十年后才展露头角。
虽然罗勃·艾伦“不借贷,便不可能致富”的论点是错误的,不过我也必须承认,他提倡的“举债投资”,是一项理财致富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一些想要加快创造财富速度的投资人而言,“举债投资”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利器。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否想加速致富,能否忍受举债投资的压力,你都必须了解举债投资的本质及其影响,然后再决定这个工具是否适合你。
- 一、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
- 二、不举债也可以理财致富。
- 三、举债投资运用得当可以加速致富。
- 四、不要害怕举债投资,但要十分小心。
事业目标要看远,
决定就放手去做,决不退缩。
经营企业致胜的关键在勇与谋
翁大铭中兴家业#
在台湾擅长于财务杠杆操作的企业家为数不少,除了东帝士集团总裁陈由豪之外,华隆集团的掌门人翁大铭也是个中翘楚。
华隆集团负责人翁大铭,因为行事作风特立独行,而成为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翁大铭在父亲翁明昌去世后,双肩挑起家业中兴的重担。以纺织起家的华隆集团,拥有华隆纺织、华隆微电子、义新贸易、嘉新畜产及国华人寿等关联企业。
翁大铭经营企业采取高举债的手法,1994 年华隆集团的总资产 1300 亿元,举债就高达 500 多亿元,其中有 300 多亿元是短期性举债。以关联企业的股票或不动产向银行质押借款,质押比率近六成。因此在股市重挫和房地产低迷时,翁大铭则饱受财务吃紧的传言困扰。由于股市和房市不景气,使得华隆集团的质押成数不足,必须补足担保品,否则即有被“断头”的压力。不过身经百战的翁大铭,以灵活的财务调度,再次显现财务危机只是一场虚惊而已。
由于华隆集团的母公司华隆纺织获利稳定,在纺织业逐步复苏下,盈余大增,使翁大铭能够有恃无恐地借钱,大力扩充新的事业。具备赌徒性格的翁大铭,可说是把财务杠杆操作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传奇人物翁大铭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举债投资”的甘与苦。
财务杠杆原理
- 量力而为,财务杠杆不要太高,否则容易震荡出局。
在财务学中,举债被称为“财务杠杆”。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人类很早就已发现杠杆作用的威力,并利用杠杆原理来移动物体或提起重物。古人更是利用杠杆原理造就了万里长城、金字塔等旷世浩大工程,而近代的富人,则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创造了傲世的财富。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在宇宙间的某一点,我可以徒手将整个地球提起。”在投资理财上,财务杠杆所延伸的意义是:“借我足够的钱,我可以从事任何巨大的投资。”
举债投资,就是借用他人的钱,从事更大金额的投资,如此运用杠杆效果。举债运用得当,能以小钱赚大钱;反之,运用不当,也会演变为以小钱赔大钱的局面。试举一例,帮助读者了解财务杠杆是如何运作的。假设你现在以现金 1000 万元购买一间房子,一年后幸运地以 1300 万元卖出,获利 30% (R1)。如果该房子你只付 300 万现金,其余的 700 万是以利率 10% 向银行借款,一年后同样以 1300 万元卖出,则你的获利率增为 77% (R2)。相反的,倘若该房子一年后,不幸价格下跌 30%,以 700 万元卖出,则全数以现金购买的人会因而损失了 30% (R3),而贷款 700 万的投资人,此时的损失就会扩大为 123% (R4),意即不但原投资血本无归,且还积欠了一些债务。上述之报酬率计算方式如下:
由上述的例子,我们已可以明显看出,举债的杠杆是如何发挥以小搏大的力量。当投资报酬率高于举债利率时,举债投资会使投资报酬率上升;当投资报酬率低于举债利率时,投资报酬率反因举债而下降。
形成财务杠杆作用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举债的利息,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不支付的成本。即不论投资报酬是多少,举债的利息成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投资报酬大于贷款成本时,其间多出的差额利得,都归借款投资人所有,产生正向的财务杠杆作用,自然使本金的投资报酬率因而提高。但是,当投资报酬小于贷款利息成本时,其间差额损失也必须由借款投资人承担,产生反向的财务杠杆作用,本金的投资报酬率因而降低。尤其是投资发生损失时,会因举债成本而使其损失扩大。
财务杠杆作用有如跷跷板,
可以将人举得很高,
也可以将他摔得很重。
借贷的两大原则#
财务杠杆作用有如跷跷板,可以将人举得很高,也可以将他摔得很重,皆视杠杆作用是正向或反向。那么决定财务杠杆正反向作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关键在于投资报酬率和贷款利率何者高。如果投资报酬率大于贷款利率时,财务杠杆作用便为正向;反之,投资报酬率小于贷款利率的话,财务杠杆作用就会变为具有杀伤力的反向作用。
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
因此,投资人在决定是否利用举债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你借钱的用途是什么?你所准备投资的标的,它的期望投资报酬率多少?是否大于贷款利率?倘若借贷投资的标的,其投资报酬率明显低于借贷利率,那么应该及早打消举债投资的念头,否则结果一定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倘若投资人无法了解投资标的的期望报酬率是多少?也分不清报酬率是否高于贷款利率?那么奉劝各位,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借款吧!
举债是风险的代名词,提高举债就是提高风险,会增加个人或家庭破产的可能性。举债投资有两大原则:
- 一、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必须大于贷款利率。例如贷款利率 11%,唯有在投资税后报酬率在 11% 以上才值得。
- 二、在最坏的情况下,现金收入必须足以支付借款本息。例如投资了几年后,价格不涨反跌,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收入,按时偿还本息。
另外投资人必须谨记在心,举债投资不能奢望投资标的价格必然会上涨,而是做好价格下跌的准备。因此,你必须在价格持续下跌,仍有能力支付利息的情况下,才能举债投资,同时你必须要能经得起举债投资所伴随的心理压力。
避免不当举债
也许有些读者,在阅读本书这一节所阐述的观念后非常自得,原因是自己早已从事举债投资,一问之下是借钱去买彩票、期货等投机性商品,甚至是贷款购买一些消费性的产品,作者在这儿必须慎重地说明,以上这些行为并不属于正确的“举债投资”。
期货市场、各种保证金交易(如外汇、债券)或任何赌博游戏如彩票、赛马等,其预期报酬皆为负值。长期参与的结果必然是血本无归,若再加上致命的举债,游戏的结果必然导致快速倾家荡产。因此,不管这些游戏是多么吸引人,请牢记:基于增加生活情趣之理由,偶然玩玩可以,但千万不能用举债来参与,否则必然加速破产,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要提醒读者的一点,尽量不要借钱去购置消费性产品。借钱消费有如利用未来的钱,去营造一个“虚假财富”,除非不借钱无以为继,否则为消费而贷款的观念千万不可有,否则家庭的财务状况,会因而被拖累。
对银行而言,消费性贷款的风险极高,因此必须要有很高的利率才值得做。一般而言,消费者贷款的利率都在 10% 以上。读者应该都了解,高报酬的投资具有惊人的复利效果,同样的逻辑,高利率的借贷亦会产生惊人的复利效果。以汽车贷款而言,假设贷款利率 20%,20% 的利率经过 3 年半,你便要加倍奉还,等于你现在借钱开走一辆车,3 年半后,原来的车子不但已折旧得差不多了,还必须开两辆同型的新车奉还给银行。对于汽车贷款,作者的建议是:别贷款,等到你有能力付现的时候再买车。因为汽车贷款的利率通常很高,高达 15% 以上,虽然偶尔会有低利率贷款的促销活动。基本上,除了商用车外,汽车是个消费品,没有投资报酬率可言。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极不适宜贷款消费。
无节制消费贷款容易引发破产
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通行的塑料货币——信用卡,亦是典型的消费性贷款。自从信用卡普及之后,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极大的变革。信用卡固然带给消费者莫大的便利,但自从信用卡大行其道之后,美国家庭破产的案例便层出不穷,该国消费者所积欠的信用卡债务即已高达 7000 多亿美元。或许有些人会纳闷:有多少钱花多少钱,信用卡为什么会用到破产的地步呢?事实上,从借贷的观点来看,信用卡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
信用卡借款最大的诱惑力,来自于借款的手续简便,只要签个字就可预先购物,且可向银行预借现金,无形中膨胀自己的消费能力。切记:使用信用卡消费,金额勿超过每个月你所能支付的金额,因为信用卡贷款的利率高达 20% 以上,因此你应随时清偿信用卡的消费额。我的建议是:“如果无法克制消费欲望的人,最好不要申请信用卡;如果基于方便的需要而申请时,永远不要为了可以赊账的理由而使用它,只有在信用卡可以给你方便的场合才用它。”
利用信用卡举债固然方便,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先了解 20% 贷款利率之杀伤力。本书前面内容曾提及,一个人只要一年存 14000 元,投资于年报酬率 20% 的投资工具上,40 年后,所投入之 56 万,在复利的作用下,就能增长为 10281 万。同样地,一个人只要一年利用信用卡借款 14000 元,持续 40 年,共借 56 万,由于信用卡的借款利率为 20%,40 年后,这个人必须偿还银行 10281 万。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过去信用卡举债盛行一时,长期后会有许多家庭因而破产的道理。
另外一项最常见的贷款是房屋贷款,基本上,房屋贷款是极为正确的举债投资工具,因为长期而言,房地产的平均报酬率高达 20% 以上,而一般的房屋贷款利率约为 10%,符合上述举债投资的第一项原则,投资标的期望报酬率高于贷款利率。而是否符合举债投资的第二项原则,则要看购买的条件。近年来,房地产不景气,供过于求,于是有些预售屋促销诉求为“七成贷款”,你只要自备 300 万元,就能拥有 1000 万元的房子。这种做法颇为吸引人,但是投资人通常忽略了贷款 700 万固然很好,但是每个月要负担 7 万多的本息,是否能付得起?如果没有考虑这一点,恐怕买了房子之后,会因为付不起房贷,在几个月后便遭“断头”,以低价被迫卖出,未享举债投资利益前,已深受其害。因此,举债购买房地产,必须在事前仔细地盘算,在不危及家庭正常生活所需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房价。
举债购屋虽然初期负担很重,但随着工作年资增加,薪资调高,房贷的负担会越来越轻。如果要等到存够钱再买房子,由于房价平均上涨的速度很快,这一辈子恐怕无缘购屋。因此,没有不动产的年轻人,最好考虑买房子来理财,不但可以强迫自己储蓄,又可以有效地对抗通货膨胀,况且可运用财务杠杆原理理财,利用银行的钱,扩张信用额度,来累积自己的财富。
该举多少债?
如果你决定自己应该要举债投资的话,接下来的问题是:你该举多少债?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举债太多,风险太大;反之,举债太少,又仿佛没有充分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个人家庭该举多少债?这和“一家公司应该有多少负债”一样,是个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实务上必须依照每个家庭的状况主观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家庭若有举债能力,但却采取不举债的方式,就太过于保守,并非适当的理财方式,反之,若过度举债亦太危险。每个家庭在举债前应考量自己的现实状况,智慧判断自己的举债程度。至于该举多少债?作者建议应考虑下列的因素:
- 一、收入的稳定性:举债的利息不论投资赚钱与否,都必须按时支付,若个人的收入来源不稳定,则可能有无法按时支付固定利息之虞,因此不适合过高的举债投资。如同收入较稳定的公司,较有能力使用较多的负债。
- 二、个人的资产:向金融机构借款,必须要有实质的资产当作担保品。因此拥有较多适合用来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资产,则可运用较大的举债投资。
- 三、投资报酬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报酬率愈高,财务杠杆的利益就愈大。
- 四、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的时期,借贷较为有利。通货膨胀让你能用价值较低的钱还债。
- 五、风险承受的程度:任何人对于风险的承受程度都不一样,这和个性及个人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无法承受太高风险的人,不宜做过高的举债投资,就算最后因举债投资赚大钱,恐怕也死了不少细胞。
- 六、市场利率水平:一般而言,如果市场利率下降,银行资金宽松,不但投资人较容易借得到钱,且财务杠杆的利益也愈高。因此,当利率下降时,正好是投资人考虑举债投资的最佳时机。
钱存在银行使一个人变成穷人。
银行不是存钱的地方#
对你而言,银行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认为银行是存钱的地方。但是,对真正会投资理财的人而言,银行不是存钱的地方,而是借钱的来源。
银行的功能,是提供不善理财者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假设有一个人每年存 14000 元到银行,利率为 5%,40 年后银行连本带利要给这位存款人 169 万;另一方面,有一位投资人每年向这家银行借出这 14000 元,利率同样是 5%,他用这笔钱投资股票、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 20% 的报酬率,40 年后,他的投资可以成为 10281 万,而他只需要还银行 169 万元。换言之,所获得的 10112 万都是利用银行存款户的钱赚钱而来。
如何建立信用
在金融市场极度发达的今天,企业融资的渠道很多,但是对于个人而言,银行仍是个人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和银行维持密切的往来并取得信任,乃是个人建立信用的重要工作。
所谓信用,就是借款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信用额度高,不但代表他还款的能力高,也代表他是个很有钱的人。如何建立信用呢?俗语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建立信用的第一法则,就是先借钱,然后准时还钱。有些人为了建立自己的信用度(借钱的能力),甚至以“荒谬”的理由先借些小钱,建立起借款的优良记录,以便在未来需要时,能借大钱。
不要存有“举债是不体面的事”的老旧观念,在过去,是入不敷出、山穷水尽的人才会向人借钱,如今这种人充其量只能向亲友借点小钱,要想去向银行借钱,恐怕一毛钱也借不到。今天能向银行借得到钱的人,通常都是很有钱的人。
以今天银行审核贷款的标准,如果没有足够的财产当抵押品,或者是能提出充分证明,将来有稳定收入,具有还款能力的人,能借得到钱吗?因此,一听到有人举债累累,我的第一个问题,会问他借钱的来源是银行或是私人借款,如果借贷的来源全由银行,我的直觉反应:“他一定是个有钱人。”
借贷——能载舟亦可覆舟
没有举债的人不可能破产;同样的,没有举债的人也很难短时间成为巨富。“举债”同时出现在最成功与最失败的人身上,固然有许多富人利用举债而成巨富,但也有不少穷人系因误用举债而一蹶不起。因此,借贷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运用得当,确实是投资致富的重大助力;运用不当,其杀伤力非同小可,可能因而一败涂地;使用它不得不谨慎。它就像带有双刃的剑,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关键在于如何挥舞这把剑。
建议你在未充分认识举债投资的原则之前,还是不宜贸然借款投资。先认清举债投资的本质,再慎重考虑是否要利用借贷来投资;同时,在利用借贷之前,应深入了解,举债投资是如何作用的,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以他人的钱为自己赚钱,且同时不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