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主题#
市场永远在震荡,这是常态。投资者应具备长期视角,忽略短期波动和市场噪音(如国际局势、经济分析、财报等)。核心策略是长期持有优质指数基金(如QQQ),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包括现金储备),同时要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学习和建立坚定的信念至关重要。
二、简报内容#
市场波动与长期投资#
- 市场波动是常态:市场下跌10%很正常,20%约两三年一次,50%可能五到十年一次。这如同自然界的潮汐、风雨、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不要觉得“今年不一样”,每年都一样。
- 长期视角的重要性:只要在市场待得够久,就会明白市场没有新鲜事。市场的核心规律是“永远上涨”和“永远波动”。
- 忽略噪音:市场震荡、国际局势、市场分析、财务报表、经济局势等都与长期投资者的决策无关。
- 推荐策略:长期持有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QQQ),全世界都可以买到。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
- 互动请求:希望大家在各平台(Podcast, B站, YouTube)点赞、留言、最重要的是订阅。
学习与心态#
- 学习建立信念:投资很简单(买指数),但外部干扰(妖魔鬼怪)很多。需要通过学习建立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才不会轻易被他人观点动摇。
- 克服人性弱点:贪婪与恐惧是投资最大的敌人。
- 贪婪表现:市场上涨时追高,市场下跌时认为“逢低买入”的机会来了而过早用尽现金(如市场刚跌5%-13%就不断加仓)。
- 恐惧表现:市场上涨不敢买,涨多了才 FOMO(害怕错过)式 All-in;市场下跌时恐慌,在低位割肉。
- 现金的重要性:充足的现金是克服人性(尤其是恐惧)的法宝,如同空气般重要。它让你在市场下跌时感到舒服,有安全感。不要在市场刚开始跌时就耗尽现金。
- 活在当下:过去的错误(如投资房产亏损)不要纠结,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要过度担忧,专注于现在,做好当前的投资和学习。
资产配置与杠杆#
- 找到舒适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需要通过市场波动找到自己舒适的资产配置比例(如442、433、523、514、505等),现金比例很重要。市场下跌时,若感到不适,应趁反弹时调整至能安心持有的配置。
- 杠杆风险:很少有人能承受超过1.2倍Beta的波动。市场下跌时,很多人会受不了而降低杠杆。不要在市场好的时候过度自信地加杠杆。
- 例子:有人从442降到0.9倍杠杆甚至更低。
- 再平衡:建议一年做一次再平衡。如果年底市场是下跌的,才动用少量(如每年2%)现金买入。不要因为月度或短期下跌就频繁操作、耗尽现金。
- 关于全仓杠杆:不建议年轻人“全仓两倍杠杆”,因为人生中总会遇到大泡沫,高杠杆可能导致资产大幅回撤(如跌到剩0.1),难以恢复,反而比稳健投资更晚到达目标。
- 乌龟与兔子:稳健的配置(乌龟)长期来看会胜过冒进的高杠杆策略(兔子)。即使Beta低于1也没关系。
- 质押借款目的:质押借款不是为了追求极致回报,而是为了在长期持有优质资产的同时,满足生活所需或进行更优化的配置,其风险在于本金偿还能力而非利息负担。
美国国债与经济#
- US Debt Clock 更新:网站更新了,增加了DoJ追回联邦浪费资金(Waste Recovery)、美国隐形财富(Hidden Wealth Assets,包括黄金、矿产、房地产、土地、股市、Recaptured Assets等)等数据。
- 美国资产负债表(截至2025年3月27日概数):
- 总资产:约168 Trillion (T)
- 联邦政府债务(债券形式):约36 T
- 总负债(含现金M1/M2等代表的信用):约102 T
- 年收入(GDP):约28 T
- 解读:如同一个人有168万的资产(且资产以约10%速度增长),债务102万(其中核心债务36万),年薪28万(也在增长)。债务是可控的,破产风险很低。美元现金本身也是一种负债,但会随通胀贬值,实际偿还压力减轻。
- 利息问题:联邦债务利息支出约1T,相对于联邦税收(约4.9T + 州税)和GDP(28T)是可控的,不必过度担忧所谓利息超过国防开支(约0.9T)等说法,这种比较意义不大。
- 马斯克观点澄清:马斯克批评的主要是美国政府花钱的效率低下和浪费问题,而非债务本身不可持续。
- 关税影响:提高关税本质上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相当于变相征税。这与直接征收联邦税只是形式不同(一年缴一次 vs. 日常消费中分批缴),对整体经济影响复杂,但对个人而言可能只是“左口袋换右口袋”。
其他分享#
- 汇丰香港开户经验(学员分享):
- 门槛:可能需要100万港币等值资产以避免月费(约380港币)。
- 交易费:相对较高,但对长期持有者影响不大。
- 股票质押利率:HIBOR + 1.2%,目前约4.92%,尚可。
- 建议:将在其他券商的股票卖出换成现金转入,比进行复杂的跨系统转仓更方便,不要为小额费用耽误大事。
- 加拿大房产投资问题(学员分享):
- 非税务居民卖房面临高额预扣税(卖价的35%而非盈利),交易成本高(经纪费、提前还款罚金、律师会计费)。
- 结论:房子是“无形的牢笼”,是政府、金融业、资本主义捆绑劳动力的工具。卖房不要犹豫,过去的投入是沉没成本。James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台湾龙潭卖房亏损的经历。
- 退休规划案例(学员提问):
- 1500万台币资金+500万理财型房贷。
- 建议:需要现金流的部分可考虑买入如0050/0056等提供配息的ETF,但要注意其配息可能包含本金(卖出成分股)。
- 1500万投资部分:若不需从中取钱,可考虑杠杆配置(如433);若需取钱,则不能用杠杆,根据提取率(扣除社安金后所需金额)选择配置(如2%提取用80/20 QQQ/现金;3%提取用SPY)。提取率是关键,不是传统的4%法则。
- 核心:任何配置都要考虑市场跌50%的情景下自己能否承受。
- 特斯拉FSD体验(学员与老师分享):
- FSD V12表现惊艳,接近全自动驾驶,能处理复杂路况(如旧金山),显著降低驾驶压力和疲劳。
- FSD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判断其他车辆/行人意图,做出智能反应。
- 价值:老师认为FSD物超所值(愿花10万美金购买),提高安全性(保命),改善驾驶体验(减少家庭争吵),甚至可能降低保险费(使用Tesla Insurance)。强烈建议购买带FSD的特斯拉车(新Model Y已标配)。可用老师的referral code获得优惠。
- 消费观与家庭(学员提问):
- 问题:家人(如配偶、父母)因“劳工思维”或物质需求,持续要求换新车等消费,与自己积累财富的目标冲突,感到烦恼。
- 老师建议:
- 理解家人的需求和感受(爱其所爱)。
- 学会“聪明消费”,利用金融工具(如质押贷款、调整配置比例)满足部分合理需求,而不过度影响核心投资的增长。例如,卖10万QQQ,换成5万QLD(保持部分敞口)+5万现金买车。
- 资本家的目标是让钱生钱,并最终用于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一味省钱。找到积累与消费的平衡点。
- 科技产品消费:老师分享购买高品质显示器(Nano-texture display)和AirPods Pro 2(带助听功能,约$249)是为了保护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质,这些投入是值得的,且可以通过金融操作(如质押借款、信用卡返利再投资)使其感觉“不用花钱”。
- 购房能力定义:真正的购买能力是指,当购买的物品(如房子、车子)意外损毁时,你有能力轻松地再买一个,而不会感到财务压力或心痛。否则,就是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
三、问答环节#
K#
- 分享:常跟朋友解释市场波动是正常的,不要恐慌。也曾劝阻朋友不要仅凭收入能负担利息就过度借贷投资。
- James老师评论:赞同。质押借款的主要风险不是利息负担能力,而是市场下跌时需要偿还本金(Margin Call)的能力。趁市场反弹时调整杠杆至舒适水平很重要。
C#
- 分享:感谢老师的理念启发,分享了自己和一位朋友深受触动并开始行动,但也感慨很多人宁愿吃喝玩乐也不愿每月挤出少量资金投资。认知决定财富。
- James老师评论:很高兴看到学员认同并执行,最终走向富有。分享了早期学员(2006年)坚持至今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例子。成为资本家需要认知和坚持,确实是少数人。
Tommy#
- 分享:回顾了自己16年的投资历程:早期买0050/0056 -> 追逐生技股(亏损严重)-> 疫情后开始投资美股(VOO/VTI/债券,分散)-> 听课后顿悟,正将资产集中到QQQ。体会到配息(0056)不如总回报(0050),过早还清房贷是错误决策,以及时间成本的可怕。
- 问题1:资产配置(如442/433)是应该在所有账户(台湾、美国Brokerage、IRA、Roth 401k等)整体上达到比例,还是每个账户都要遵循?
- James老师回复:应将所有账户视为一个整体进行配置。杠杆基金(如QLD)只能放在免税增长的Roth账户中。现金可以放在Brokerage或Traditional IRA/401k(这样做可以减缓税前账户的增长,对未来税务有利)。最终的Beta值会受Roth账户大小的限制,即使Beta低于1也没关系,稳健(乌龟)可能胜过激进(兔子)。
- 问题2:Traditional 401k中有历史投入(共同基金已转为QQQ),现在是Roth和Traditional混合。是否应该将Traditional部分转换成Roth?
- James老师回复:是否转换取决于金额大小和当前税率。如果金额不大,可以一次性转换。如果金额大(如50万),为避免高额税负,应分多年转换。可以使用Investment Calculator计算每年应转换多少金额,以在设定年限内(如10年)将Traditional余额降为零,同时控制年度税负。Fidelity内部清楚区分Roth和Traditional的份额。
MMA#
- 分享:体验了特斯拉FSD V12,感觉非常好,99%的路程可自动驾驶,包括处理加塞、拥堵路况、旧金山复杂坡道等,极大提高了驾驶效率和舒适度。感叹特斯拉的技术和效率(AI部门人少但成果显著)。
- James老师评论:非常赞同。FSD不仅是机械执行,还能“感觉”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意图,做出智能判断。FSD极大地减轻了驾驶压力,提高了安全性(保命)。使用FSD还有助于降低Tesla Insurance的保费。强烈建议购买带FSD的特斯拉,股票可以通过QQQ持有。
Iam#
- 分享:曾遇到券商推销IPO,意识到是“妖魔鬼怪”的干扰。
- 问题:如何应对身边亲近的人(父母、配偶、孩子)持续抱有“劳工命”思维,不断要求物质消费(如换新车),与自己积累财富的理念冲突,感到烦恼和压力?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
- James老师回复:
- 理解与爱:理解家人的需求,爱他们(爱其所爱)。满足合理需求是维持家庭和谐的一部分。
- 聪明消费:资本家不是不消费,而是聪明地消费。利用金融工具(质押贷款、调整投资组合如卖QQQ换QLD+现金)来满足消费需求,而尽量不影响核心资产的复利增长。
- 平衡:找到财富积累和生活享受的平衡点。不必满足所有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拒绝。每年或每几年满足一两项家人看重的需求是必要的。
- 无需解释过多:行动比解释更重要。用实际行动(如买车)表达爱意,但不需过多争论理念。
- James老师回复:
Ling#
- 分享:描述了一种复杂的套利策略:通过质押借款(杠杆可能超1.5倍),将部分资金放入台湾的数位账户(约2%利息),部分购买00864B(美元货币基金),试图覆盖2.8%的借款成本。并分享利用信用卡缴费获得0利率分期,再用这笔钱买00864B套利。
- 问题:这种操作方式是否可行?是否符合442配置思路?
- James老师回复:
- 非442:你描述的是套利策略,不是我们讨论的基于长期增长的442资产配置。
- 套利效率:将借来的钱(成本2.8%)放入2%利息的台币账户是在亏钱。应该全部放入收益更高(约4.5%)且币种匹配(美元)的00864B进行套利。汇率波动不重要。
- 信用卡套利:利用0利率分期套利是可行的,但属于“芝麻绿豆”的小技巧,不应分散过多精力。
- 风险:只要标的物(00864B)本身不跌,这种纯套利策略风险较低,不会被追缴保证金。
- James老师回复:
Sandy#
- 分享: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资产腰斩,从此重视现金,常年保持30-40%现金。2022年市场大跌时敢于买入,年底反而盈利。
- 问题1:去年和今年初盈利颇丰,想在高位卖出部分避开回调,但丈夫因担心高额税收(认为会推高税阶至50%)而阻止。该如何处理?
- James老师回复:丈夫对税法的理解有误。长期资本利得税(Long-term Capital Gain Tax)与普通收入税是分开计算的。其税率是分级的(通常是0%, 15%, 20%),最高为20%(另加可能的3.8% NIIT),不会因为卖出资本利得而把普通收入推到极高税阶(如50%)。卖多少LTCG,税率基本是固定的(达到一定金额后就是20%)。但不建议择时卖出。如果实在想操作,应优先在退休账户内进行(如IRA/401k),卖出没有即时税务影响,甚至可以在退休账户内买入反向ETF(如SQQQ)对冲(高级操作,不推荐)。
- 问题2:持有的现金(Money Market)是买收息股好还是其他?担心收息股的税。
- James老师回复:不要用收息股持有现金,税收效率低。应使用货币市场基金。如果是联邦税和州税都想免,可以考虑市政债券基金(Muni Bond Fund,如Vanguard的VOOX)。如果只考虑联邦税,可以用美国国债货币基金(如SGOV, BIL)。卖出时才有利得税问题。
- 问题3:想匿名资助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家庭条件尚可),但不想让对方现在知道,如何操作?担心税务问题。
- James老师回复:匿名操作很难,尤其涉及开户。且对方家庭可能并不需要资助。更稳妥的方式是将这个孩子(提供姓名地址等信息)写入你自己的信托(Trust)文件中,作为未来遗产的一部分受益人。这样操作简单且通常免税。
CL#
- 问题1:在美国,除了房产抵押和股票质押,还有哪些类似“韩信点兵”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可以利用?
- James老师回复:美国金融市场效率高,“聪明钱”多,所以无抵押个人贷款利率通常较高(如8%+),不像台湾有大量低成本资金(因出口导向导致台币泛滥)。除了股票质押(Pledge Loan),其他低成本、灵活的资金来源确实不多。如果有台湾的渠道能借到低息台币资金,可以考虑。
- 问题2:关于子女大学学费,是让他们自己申请学生贷款(毕业后我们再用质押的钱帮还),还是直接用质押的钱支付?哪种更好?
- James老师回复:没有绝对好坏,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和感受。如果孩子对负债感到压力,就直接付。如果孩子理解财务杠杆,且学生贷款条件优惠(如毕业后才计息),可以让他们贷款,父母之后偿还。关键是与孩子沟通好。老师分享了自己是直接为女儿付学费的经历。
- 分享:庆幸自己听从老师建议卖掉洛杉矶高价房产,换了便宜的并使用质押贷款,现在感觉轻松,不像一些朋友被高价房产套牢,在裁员潮下面临困境。
- James老师评论:是的,房产流动性差,尤其在高位买入,容易限制人生选择和财务灵活性。年轻人尤其要谨慎。
Hao Qing (浩清)#
- 分享:讲述了自己移民初期在美国的艰辛经历:薪水微薄(不到3万美金/年),靠朋友介绍工作,被老板质疑能力,省吃俭用,每天长时间工作加学习,撑起家庭。分享了养育三个孩子的历程和感悟:孩子是动力,会自己找到出路。回应了老师视频中关于犹豫是否生第三胎的案例,鼓励生育,相信孩子自有未来。
- James老师评论:分享了自己刚来美国时也很贫穷的经历(借钱来美,住Motel 6,自己做饭)。强调人生的辛苦是过程,也是宝贵的财富和回忆。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结婚生子并非那么可怕,爱是关键,钱通常不是最大的问题。
Terry#
- 问题1:关于美国国债的担忧(如债务与GDP比例、利息负担),世界是否可能停止购买美债?
- James老师回复:美国资产(168T)远超债务(联邦债36T)。利息负担相对于财政收入和GDP是可控的。世界各国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必须购买美元资产(国债、国库券、货币基金等)来存放,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大规模选项。因此,世界不会停止购买美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 问题2:SGOV(短期国债ETF)价格是每日微涨,而TLT(长期国债ETF)价格最近在下跌,为什么?
- James老师回复:SGOV跟踪的是短期利率,其机制是每日计息累积,分红后净值回归,呈阶梯式小幅震荡。TLT代表长期国债,其价格(收益率)主要反映市场对未来长期通胀的预期。如果市场预期未来通胀走高(例如担忧关税导致通胀),长期国债收益率会上升,TLT价格就会下跌。这与美联储当前的短期利率政策关系不大。
四、精彩观点#
市场永远在震荡…市场没有新鲜事,就是只要你在市场待得够久。 – James老师
(强调市场波动的常态性和长期视角的重要性)
现金是克服人性的法宝。 – James老师 (饼干学员亦提到“现金为王”)
(强调现金在应对市场波动和心理偏误中的关键作用)
你就算神仙,你有很多法宝,你法宝用光了,你就不是神仙了。 – James老师
(用比喻说明现金储备的重要性,不能轻易耗尽)
资本家的目的就是要花钱啊。钱是工具,所以我们赚那么多钱要干嘛?就是要花…要要知道花钱而资产没有减损,拿别人的鸡来杀了,自己的鸡还是满坑满谷,这才是我们资本家的理念,而不是省钱。 – James老师
(阐述了一种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聪明消费”的资本家思维,平衡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
好的个股不是你不能发财,是你没办法发财。 – James老师
(说明持有单个股票经历巨大波动的难度,不如投资指数)
你能够买到两栋房子的时候你去买一栋…你能够买到一个东西,它坏掉,你一点都不伤心,而且还会很高兴我可以买新的。那這樣子代表你有能力消费。 – James老师
(定义了真正的“购买力”,是能够承担损失且不影响生活的消费能力,以此劝诫年轻人谨慎购房)
长期(资本利得)跟income没关系…long term capital gain是固定税率的,不是15%就是20%没了,不会再高过20%了…你卖1千万也是20%。 – James老师
(澄清美国长期资本利得税的计算方式,它不与普通收入混合累进)
强势美元是美国的最大利益。 – James老师
(指出美国在货币政策上的核心利益导向)
TLT…它的利息就跟通膨挂钩,通膨预期挂钩。所以跟央行利率一点关系都没有。 – James老师
(解释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核心驱动因素)
五、总结#
本期CLEC投资理财分享会,James老师再次强调了长期投资的核心理念:拥抱市场波动,坚持持有以QQQ为代表的指数基金,并通过持续学习建立坚定信念。老师详细分析了美国国债的真实状况,认为无需过度担忧,并澄清了关于其利息负担和马斯克批评的误解。同时,探讨了杠杆的合理使用、现金储备的重要性(如同空气和法宝)以及如何克服投资中的心理偏误。问答环节涉及了资产配置跨账户协调、Roth转换、房产处理(包括加拿大非居民税收问题和个人经历)、子女教育资金规划、特斯拉FSD的卓越价值与体验、消费观念平衡(聪明消费 vs. 劳工思维)、美国低成本资金来源有限、长期与短期国债ETF的驱动因素差异以及美国长期资本利得税的正确理解等多个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思考框架。核心信息是保持长期视角,理性决策,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的平衡,同时理解并尊重身边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