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主题#
本期核心主题是坚守长期主义,无惧市场短期波动。James老师强调,投资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有钱就买,打死不卖”,市场长期必然创新高。投资者不应被媒体的耸动标题或市场的短期震荡所影响,而应专注于简单的买入持有策略。同时,本期也深入探讨了不同资金规模下的资产配置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股票质押等金融工具,实现财富的指数级增长。
二、简报内容#
投资的核心理念与学习工具#
- 核心理念:市场没有最高,只会更高。投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钱就买,打死不卖”。投资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买入,甚至连卖出都不需要考虑。这种简单的真理往往不被大众理解,而媒体更喜欢耸动、“嗜血”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 投资无法教,只能自己学:老师强调,他所讲的知识听众听了也未必能真正学会,真正的掌握来自于投资者自己花时间看影片、独立思考和学习。
- 强大的学习资源库介绍:
- 陈峰的平台:讲义第20页提供了陈峰整理的平台链接,集成了CLEC的所有重要资源。
- 年度播放清单:平台内可直接点击进入2023年及2024年的完整课程播放清单,方便新学员系统性学习。
- AI互动工具(NotebookLM):陈峰已将CLEC的长篇和短篇影片内容“喂”给人工智能模型,创建了知识库。学员可以登录Google账号,通过对话方式向AI提问,AI会根据问题提供相关解答,并指出知识来源是哪几部影片,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查找资料的效率。
- 财报学习资源:老师特别分享了YouTube频道中的2018年和2022年的课程播放清单,其中包含了完整的财报分析教学内容,适合想要深入学习的学员。
- 老师的ChatGPT:讲义第23页提供了James老师自己训练的ChatGPT链接,也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工具。
不同阶段的资产配置策略#
- 年轻或资金不足者:
- 前提:当你的总资金不足以覆盖三年的年开销时,不建议做复杂的资产配置。
- 操作:首先要存够一年的紧急备用金(现金或货币基金)。超出紧急备用金的部分,全部投入QQQ或00662。
- 例子:年开销10万,总资产16万。那么10万作为紧急备用金,只有6万可以投资。
- 转折点:当现金部分可以达到总资产的30%左右,且这个数额已超过一年开销时,就可以开始考虑更系统的资产配置。例如,总资产50万,年开销10万,此时30%的现金是15万,已高于10万的紧急备用金需求,这时就可以开始做资产配置。
- 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与质押策略 (433模型):
- 案例背景:一位35岁拥有6000万资产的朋友,采用433资产配置(40% QQQ, 30% QLD, 30% 短期债券/现金)。
- 2%生活费规则:每年通过股票质押借出总资产的2%作为生活费。在这个案例中,是6000万的2%,即120万/年。重点是基于总资产,而不是某个单一持仓(如QQQ)的2%。
- 长期增长威力:
- 第10年:总资产预计会从6000万增长到约2亿,而总借款(含利息)约为1400万,负债率仅7%,非常健康。
- 届时,可以提高生活费标准,例如按2亿的1%(200万/年)或2%(400万/年)来生活。
- 再平衡与税务:资产大幅增长后,可以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对于美国投资者,如果有ROTH账户,在其中进行再平衡可以有效规避资本利得税,非常高效。
生活与其他重要建议#
- 健康第一: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 (LDCT)
- 重要性:老师强烈建议大家,尤其是40岁以上的朋友,自费进行LDCT肺癌筛检。
- 判断标准:
- 发现小于0.6cm的结节,无需过分担心,每年追踪即可。
- 发现大于0.8cm的结节,必须立即咨询胸腔科医生。医生会安排后续追踪(通常由健保给付),如果结节在观察期内有增大迹象,就需要及时处理。
- 核心: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关键,不要因为担心“伪阳性”而忽视筛检。
三、问答环节#
Chenfeng#
- 分享:
- 他已经将所有老师介绍的链接(长短篇影片、AI互动工具、资料下载等)整合到了一个入口网站(讲义第20页的CFN链接),方便大家一站式访问和操作。
- AI知识库的范围:长篇影片已覆盖2022年中至今的内容;短篇影片目前已录入近100部,并会持续更新。
- AI工具的价值:通过AI的重点摘要和问答功能,可以帮助大家在浩瀚的资料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更平顺地登上“富贵列车”。
- James老师评论:大家要去实际操作和体验这些工具,亲自去玩一玩才能体会到其价值。
Bruce#
- 问题1:儿子人在台湾生活,但美元收入直接汇入香港账户。是应该把钱带回台湾买00662,还是在香港开户买QQQ?
- James老师回复:核心原则是“人在台湾,钱就在台湾”。资金不应该放在香港。钱汇回台湾,正常申报所得税即可。不用担心汇率波动,长期来看,分批汇回的平均汇率会趋于一个期望值,汇率与长期投资无关。有钱就应立即买入,不要被汇率影响决策。
- 问题2:关于6000万资产每年质押2%(120万)生活,如果自己只需要1%(60万),是应该只提1%,还是提出2%再把多余的1%投回去?
- James老师回复:只提你需要的1%就可以。多出的额度你可以选择不使用,也可以借出来再投资,这会让你增长得更快,都是可以的。
Winnie#
- 问题1:她今年63岁,已将部分Traditional IRA转为Roth IRA。公司401k也允许投Roth。她是否应该从现在开始,所有能转、能投的部分都选择Roth?
- James老师回复:是的,非常正确且急迫。首先,未来的提拨(contribution)都应该放到Roth 401k。其次,她有1.7M的Traditional IRA,必须加紧转换(convert),否则到75岁RMD(强制最低提款)时会面临巨大的税负。根据计算,她每年需要转换约27万才能在75岁前转完。现在有工作收入时转换,比退休后没有现金时转换更容易。可以考虑用质押账户借钱来缴转换税。
- 分享:学习投资后,整个人能量和信心都增强了,在工作中也变得更自信、更大胆,敢于表达和行动。
Li#
- 问题1:高净值人士是否一定需要做股票质押?
- James老师回复:不一定,但这正是“富有”和“富豪”之间的差别。他用一个震撼的例子说明:6000万资产,如果使用质押借款生活(本金持续以15%复利增长),40年后净资产可达158亿;但如果不质押,而是每年卖出资产生活(导致总回报率降至13%),40年后资产只有8亿,相差近一倍。
- 问题2:贷款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房贷、信贷、股票质押,哪个优先?
- James老师回复:可以利用利率较低的房贷或信贷,将资金借出投入市场(买QQQ/00662),然后利用股票质押借出的钱去偿还房贷或信贷的月供。这样做可以解放自己的薪水,让薪水可以100%再投入,形成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是最高效的财富增长方式。
Vini#
- 分享:在向长辈分享投资理念时,长辈传来“95%的AI公司不赚钱”以及“OpenAI CEO警告AI有泡沫”的新闻。他当时回应这是市场噪音,但内心仍有些许不确定。
- 问题:想请教老师对这两则新闻的看法。
- James老师回复:这些资讯都是“妖魔鬼怪”,要用事实去破除它们。所谓的“AI公司不赚钱”指的是那些初创小公司,这是正常的。但我们投资的QQQ成分股中的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Google、Microsoft)不仅赚钱,而且还在高速增长,尤其是在B2B业务领域,AI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用数据和事实去沟通,才能有效破除这些谣言。
S#
- 问题:再次确认6000万资产每年用2%的案例,是指卖出2%的股票还是质押借款?
- James老师回复:我们讨论的案例是指质押借款。当然,如果不采用质押方式的人,也可以选择每年卖出2%的股票来获取生活费。
Wu#
- 问题1:投资QQQ是否等同于投资一个国家(美国)和人类的未来?
- James老师回复:是的,投资QQQ就是相信科技、相信美国、相信人类会持续进步。
- 问题2:如何看待巴菲特指标(美股市值/GDP比值)处于历史高位,暗示市场被高估?
- James老师回复: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概念错误。GDP如同你每年的薪水,是一个流量概念;而市值如同你的总资产净值,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存量结果。用你一年的薪水去和你几十年的总资产做比较,然后说你的资产有泡沫,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这个指标没有参考价值。
- 分享:他个人信仰QQQ代表了人类最强的生产力,并且通过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能永远包含当下最强的100家科技公司。
Iam#
- 分享1:感觉自己知识学得越多,反而越难和身边不理解投资的朋友沟通。
- James老师回复:这不应该。理论上,你懂得越多,应该越有能力用更简单、更通俗的方式与人沟通,就像一个大学教授能把复杂的数学概念给初中生讲明白一样。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和调整自己的频道去匹配对方,而不是抱着“教导”的心态。如果对方无法接受,可以说“可能是你对的”,然后结束对话。
- 分享2:跟朋友谈投资,对方第一反应总是“我没钱”,并希望找到“包赚、没风险”的方法。
- James老师回复:这是很多人被原生家庭和文化灌输的“天命”思想,比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努力工作才能致富”等。事实是,单靠工作很难致富,只有懂得金融操作和投资的人才能实现财富自由。美国的金融制度(如401k)就是鼓励全民投资,而很多新兴国家还停留在鼓励埋头苦干的阶段。
Penny#
- 分享1(Roth的重要性):她在美国,认识老师后最大的改变之一是把401k都换成了Roth。她提醒大家,传统401k只是延税,不是免税。对于懂投资的人来说,退休账户会增长到非常庞大的数额,届时用传统账户提款将面临恐怖的税率。年轻人一定要选Roth。
- 分享2(美国税法新规):作为薪资系统专家,她分享了一个2025年生效的新规:50岁以上、年收入超过14.5万美元的人,其追加的“Catch-up”部分只能投入Roth 401k,不能再投入税前的传统401k。
- 分享3(质押 vs. 卖出):她非常赞同老师“鸡与鸡蛋”的比喻。卖股票就像杀掉了会生金蛋的鸡,不仅鸡没了,还要为卖鸡的收入缴税,是双重损失。而质押是让鸡继续生蛋,你只是借用未来的一些蛋,是更优越的策略。
- 问题:她规划退休后的操作顺序:先卖掉公司股票换成QQQ,再把SPY换成QQQ,然后根据需要每年将Traditional 401k转换成Roth。她询问这个顺序是否合理。
- James老师回复:顺序是合理的,关键在于计算和控制每年的操作,使其落在理想的税率区间内。同时建议她在Traditional 401k中可以配置部分现金,以减缓其增长速度,从而降低未来转换时的税负,但也要注意不要因此过多牺牲整体投资组合的回报率(Beta)。
Chat提问精选#
- 问题:人在美国,能否操作中国大陆的券商账户?
- James老师回复:可以登录,但要警惕税务问题。像富途、老虎、盈透这类券商,它们是在美国注册的海外券商,其资产会被视为美国资产,有美国遗产税的问题,需要特别小心。
- 问题:如果公司401k的投资选项很差,是否应该放弃,只投Brokerage账户?
- James老师回复:不是。即便401k选项不好,你仍然必须要有Roth账户。Roth的免税增长和免税提取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四、精彩观点#
市场没有最高只会更高,所以你看什么事都不用做,你都不用担心它就会创新高,就带给你满满的财富。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在开篇时强调投资者应有的心态,即对市场长期向上的坚定信念,这是采取“买入并持有”策略的基石。
投资没办法教,只能自己学。我讲的你听了也不会啦,你没有自己学,你听了也不会啦。 – James老师
背景:在介绍完众多学习工具后,老师强调了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在投资领域中的重要性,听课只是起点,真正的领悟需要个人实践。
人在台湾,钱就在台湾。 – James老师
背景:在回答Bruce关于其儿子在香港有美元收入的问题时,老师给出的明确而简洁的原则,强调了资金应与生活所在地保持一致,便于管理和税务合规。
这(质押与否)是富有跟富豪之间的差别。 – James老师
背景:在解释为何要使用股票质押时,老师用一个40年后资产相差近一倍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利用杠杆工具与否对财富最终量级的巨大影响。
你的薪水是所谓的GDP,那你的薪水你加薪就是GDP的成长。那你的资产是过去累计下来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市值是过去累计的成果。 – James老师
背景:在反驳“市值/GDP比值过高”这一市场看空论点时,老师用个人薪水与总资产的类比,清晰地揭示了这个指标的逻辑谬误。
你懂得越多,你应该越容易跟人家沟通。 – James老师 背景:在回应学员感觉学得越多越难沟通的困惑时,老师指出了真正智慧的表现,是能够化繁为简,与不同认知水平的人进行有效交流。
你如果只是去卖股票的话……你等于把你的一只鸡就杀掉了,不但这个鸡不再给你生鸡蛋了,你这个鸡也没了。 – Penny
背景:Penny在分享中,用生动的“杀鸡取卵”比喻,深刻地解释了卖出股票获取生活费与使用股票质押借款之间的本质区别和优劣。
靠工作来变富有,这是应该不太可能的事情。工作越久的人可能会越穷,只有懂的人才会富有,懂借钱的人才会成为富豪。 – James老师
背景:在评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努力工作致富”观念时,老师点破了财富增长的真相,强调了金融知识和善用杠杆的重要性。
五、总结#
本期聚会从重申“买入持有,打死不卖”这一投资定海神针开始,为投资者在波动的市场中注入了强大的信心。James老师和陈峰学长详细介绍了新整合的AI学习平台,这些工具将极大地提升学员自主学习的效率。核心讨论部分,通过对年轻人和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策略的剖析,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积累到善用资本的财富路径,特别是对股票质押的深入解读,揭示了其作为财富放大器的巨大潜力。问答环节的互动极其精彩,不仅解决了学员们在税务、退休规划、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更在投资心态、沟通智慧和辨别信息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启发。这是一次从道(投资哲学)到术(具体策略)再到器(学习工具)的全方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