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正文

00529 养房子不如养孩子:以房养老与退休现金流的真相

CLEC 人生哲学 子女教育 资产配置 以房养老 质押借款 市场心理学
目录

一、当期主题
#

本期主题围绕“市场永远上涨,为自己而活”展开。核心观点是,投资的本质非常简单,即相信市场长期向上并坚持持有,真正的挑战在于心理层面。因此,我们不应被市场短期波动、财经新闻、世界局势等外界信息所干扰,而应将重心放回生活本身,关注健康、快乐、家庭和个人价值,将金钱视为实现人生自由富足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

二、简报内容
#

人生比投资更重要
#

  • 财富与快乐:富有是天赋,快乐是人权,健康是基础。金钱只是实现人生自由、富足、快乐的工具,投资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
  • 子女教育
    • 应专注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不偷、不抢、不犯法、不吸毒),欣赏他们的才华,而不是只看重学业成绩。
    • 父母不应将自己的期望或未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强迫孩子出国留学。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 真正的家是父母所在的地方。应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 相比于为孩子买房,不如先生养孩子,因为财富可以创造,但生育有时间窗口。
  • 活在当下,专注自我
    • 人生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要被旁枝末节的事情(如纠结汇率、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所干扰,这样只会延缓实现财富自由的进程。
    • 老师以自己的管理经验为例:在公司每天只专注做三件最重要的事,完成后即可下班,这样效率高且目标明确。反之,若事事都碰,则会整日忙碌却一事无成。
    • 要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媒体、网络信息牵着鼻子走的人生。切断外界无效信息,不会有任何损失。
    • 真正的生活在于“临在”,即活在当下。无论是吃饭、种花还是旅游,都应全心投入,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外界的纷扰,如川普讲了什么,与我们的生活和投资毫无关系。

投资策略与金融工具
#

  • 做正确的事并坚持: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做正确的事,并长期坚持”。例如,有钱就投,不管汇率,不择时。一旦确定了正确的道路(如投资QQQ),就应勇往之前,不左顾右盼。
  • 以房养老(Reverse Mortgage)
    • 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化资产”的工具,并非只适用于缺钱的人。
    • 它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如同房子在为你工作,可以将这笔钱用于投资,从而在保留房产的同时增加资产。
    • 对于退休金不足的父母,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子女也无需再提供生活费。
    • 对于理财能力较弱、仅剩一间房的老人,以房养老比卖房投资更稳健,避免了亏掉最后居所的风险。
  • 借钱投资的威力
    • 举例说明:用自己的3万美元买车,50年后这笔钱的潜在价值(约3200万美元)就消失了。但如果质押借款3万美元买车,自己的3万美元拿去投资,50年后将拥有3200万美元资产,而欠款仅为34万美元。
    • 结论:要善用金融杠杆,借钱消费或投资,让自己的钱持续增值。
  • 有杠杆的资产配置实例
    • James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资产配置模型:40% QQQ (1x), 15% QLD (2x), 10% TQQQ (3x),以及35%的现金。
    • 这个组合的Beta值计算为:(40% * 1) + (15% * 2) + (10% * 3) = 0.4 + 0.3 + 0.3 = 1.0。
    • 这样的配置在整体风险与100%持有QQQ相当(Beta=1.0)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现金(35%),用于风险控制和市场下跌时的再平衡。
    • 重点:任何包含杠杆基金的资产配置,都必须执行聪明的再平衡策略。

三、问答环节
#

Cady
#

  • 分享:她曾经力排众议,支持妹妹去澳洲打工度假的梦想,如今妹妹在德国生活得非常幸福。她自己也想通了,既然孩子不想留学,那省下的钱就留给自己退休后去游学。她正在练习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 James老师评论:这非常棒。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人。对于孩子,父母只有同意的义务,没有不同意的权利。孩子的人生不在你的管辖范围内。

Chen Feng
#

  • 分享:
    1. 他将自己多年跟随老师学习的心得整理成“大道至简投资法”,并建立了“陈风领航”网站分享。
    2. 他总结CLEC投资法为三件简单但不容易做到的事:资产配置(初学70/30,最终433)、再平衡(每年一次)、质押过生活
    3. 他认为投资最难的是心理学,这也是老师每周坚持开课的意义所在,帮助大家调整心态。
    4. 他宣布自己已于2025年8月正式退休,未来会有更多时间分享经验,帮助更多人实现“财富是天赋,快乐是人权”的理想。
    • James老师评论:感谢Chen Feng(台湾高科技公司高阶主管)的分享与贡献。他为社群做了很多工作(网站、AI训练),并在LINE群组中积极帮助大家。James老师宣布让他成为社群的协作者(Moderator)。

Hai Wai Gu Zhong
#

  • 分享:他将自己名下的房子出租后,最近收回自住,发现当房东非常麻烦,需要处理墙面、门窗的各种损坏和清洁,深刻体会到房产的实际投资回报率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
  • 问题1:由于房子是家人买的,不能随意卖掉。他想把房子拿去做类似房贷的贷款(只还利息),将现金投入00662,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 James老师回复:完全正确,应该立刻去做。能借的钱都要尽快去借。借钱投资的威力巨大,他通过计算3万美元买车和借款100万美元的50年后结果,展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差异。
  • 问题2:老师建议年轻人先投资后买房,等到老了再买。这个“老了”大概是指什么年龄?
    • James老师回复:时间到了你自然会知道,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当你足够富有,买房就像买拖鞋一样简单,甚至可以用借来的钱随便买。届时你也可以选择住豪华的养生村,选择权在你手上。

May
#

  • 问题:她五六十岁,想在中国用已还清贷款的房子做质押贷款,但银行最多只给3-5年期限,风险太高。请问老师是如何获得长期贷款的?
    • James老师回复:最好的长期贷款是“股票质押”,可以做到永不还本,甚至利息也可以滚入本金。房贷和信贷都有期限,不适合。对于短期贷款(如3-5年),除非你有足够信心即使市场大跌也能还款,否则不要借。建议她把中国的房子卖掉,即使价格低一点,能变现就好。在海外可以尝试用IB(Interactive Brokers)进行股票质押。

Rui
#

  • 分享:受老师启发,他成功利用资产向银行借出了一大笔钱,并发现车贷不计入负债比。他计划用2%的质押贷款来偿还车贷,从而将更多资金投入433配置,现在感觉资产增值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年薪。
  • 问题:他看到有YouTuber说硅谷的华人工程师因无休止的“比较”(比学历、公司、薪水、房子、老婆、孩子)而过得不快乐。他自己作为硕士,在博士遍地的环境中也曾感到不自信。请问老师如何看待“比较”这件事?以及老师为何能自信地给下属比自己还高的薪水?
    • James老师回复:引用芒格的话,“嫉妒是愚蠢的”。不要比较,关键在于强大的内心。你要从内心肯定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比别人如何看待你更重要。他以自己非博士背景却能领导博士团队,并设计出微软Media架构和电脑休眠唤醒(Hyperlink)专利为例,说明成功与学历无关,与自信和头脑有关。

Mindy
#

  • 问题1:她60岁已退休,按建议在较小的Roth IRA账户中配置了TQQQ。但Chen Feng网站的AI建议她这个年龄不要用杠杆,并要保留多年的现金。请问退休人士到底应该保留多少现金?是30%还是15年份的生活费?
    • James老师回复:不要完全相信AI,以老师的教学为准。她的配置(TQQQ在Roth,现金在Traditional IRA)是正确的。退休人士应保留30%的现金,这大约相当于15年份的生活费。这并非因为对市场悲观,恰恰相反,市场未来涨幅可能更快。这是CLEC投资体系经历过市场考验后“DNA进化”的结果,使其能更好地抵御未来的极端风险。
  • 问题2:她看到其他财经博主提倡“景气灯号”择时操作,担心在市场高点买入TQQQ会有很大磨损。
    • James老师回复:不要参考其他人的投资体系,水土不服。在433的资产配置下,TQQQ没有所谓的“磨损”问题,因为有大量现金作为缓冲,下跌时组合的实际跌幅会小于100% QQQ。

Tina
#

  • 问题1:她43岁,刚移民美国,401k和IRA账户资金很少。为了实现433配置,她似乎只能在需缴税的Brokerage账户里买杠杆ETF。请问这样做可以吗?
    • James老师回复:可以。在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更高的Beta和足够的现金,可以在Brokerage账户里做433配置。虽然再平衡时会产生税,但“先赚钱再说”。但必须每年做聪明的再平衡,因为30%的杠杆仓位风险很高,不能放任不管。
  • 问题2:为11岁的孩子定投,之前老师建议QLD,为什么不是更好的TQQQ?
    • James老师回复:TQQQ的波动性极大,从2000年高点算起,可能需要20多年才能回本,而QLD回本更快。对于孩子长达20年以上的定投,两者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须坚持不间断地买入,无论市场如何涨跌。如果投资期限不确定或想保守一点,QLD是更稳妥的选择。

Xin
#

  • 问题:高净值家庭是否会担心40%的美国遗产税?是否会提前设立信托(irrevocable trust)来规避?
    • James老师回复:首先,美国的遗产税免税额已经永久定为每人1500万美元,夫妻两人有3000万免税额,大部分家庭无需担心。其次,他不建议设立不可撤销的慈善信托,因为通常要求每年捐赠5%的资产,这对子女是巨大的负担和束缚。更好的方式是利用每年的赠与免税额(如2万美元),尽早开始赠与。长期下来,赠与资产的增值会远超遗产税免税额。

Bill
#

  • 问题:当市场下跌需要为Roth里的TQQQ做再平衡时,如果每年7000美元的存入上限不够用,是否可以从Traditional IRA转换(convert)资金过去?
    • James老师回复:是的,这正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可以用年度上限额度,如果不够,再通过Roth Conversion来补充现金。

Lucy
#

  • 问题:她(在加拿大)通过房屋再融资(refinance)获得了一笔多余的现金想用于投资,这部分贷款的利息是否可以作为投资费用抵税?
    • James老师回复:只有当你卖出资产,产生已实现的资本利得(realized capital gain)时,才有所谓的投资收入,才可能抵扣相关费用。如果只是持有不卖,就没有应税事件。加拿大的免税账户(TFSA)类似于美国的Roth IRA,应在其中进行投资和再平衡操作。

Vincent
#

  • 问题(来自留言区):有3000万台币资产,如果按2%提取生活费,每年60万不够用,是否要等到资产翻倍到6000万才能过好日子?
    • James老师回复:不一定。可以通过调整资产配置来提高可提取比例。例如,将433配置(Beta=1)调整为现金比例更高的424或514配置,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Beta<1)。波动率下降后,每年可提取的比例就可以安全地提高到3%或3.5%。

学员
#

  • 问题(来自留言区):12岁的小孩定投00670L(台湾2倍杠杆ETF)可以吗?
    • James老师回复:如果能确保连续投资20年以上(比如到32岁),是可以的。但如果投资期限较短(比如到24岁独立),建议一半一半(一半杠杆,一半原型)或全部投资原型ETF,以降低风险。

四、精彩观点
#

富有是天赋,快乐是人权,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 James老师

背景:在课程开始时,老师阐述了投资与人生的关系,强调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快乐和健康,而财富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实现目标的工具。

你是在过自己的人生,还是被外在环境所定义的人生?不要被外面资讯牵着走。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告诫学员不要整天沉迷于媒体和网络信息,那样只是在过别人定义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的。应该回归内心,专注自己的生活。

嫉妒是愚蠢的。 – James老师 (引用查理·芒格)

背景:在回答学员关于“比较”的问题时,老师引用芒格的名言,指出与他人比较是导致不快乐的根源,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比人家看你更重要。你自己都不认为你是什么,人家怎么会认为你是什么?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鼓励学员建立自信。他认为个人价值由自我认知决定,而非外界的评价或学历等标签。

借钱不怕利息高,我们借钱就怕(期限)太短。 – James老师

背景:在回答关于贷款的问题时,老师强调了贷款期限的重要性。只要期限足够长,即使利率高一些,资产的长期增长也足以覆盖成本,而短期贷款则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清楚自己要什么,其他的与你自己要的不一样,你就不用在乎,不用在意,也不需要比较。 – Chen Feng

背景:学员Chen Feng在分享自己如何避免“比较”心态时,提出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只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就不会被与目标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干扰。

我们的DNA你们一直跟着,你的DNA才会进化。所以你才能够预防未来的可能风险的变动。 – James老师

背景:在解释为何现在推荐保留更多现金(30%)时,老师将CLEC投资体系比作一个生物的DNA。这个体系在经历过市场考验后会不断进化,变得更能适应未来的各种环境,因此学员需要持续跟进学习,才能获得这套“进化后”的强大系统。

你如果百之百都杠杆基金,你可能会下地狱啊,就是30年后一场梦。 – James老师

背景:在提醒学员杠杆基金的风险时,老师严肃地指出,全仓杠杆基金不做资产配置和再平衡,最终可能会在一次大的市场崩盘中归零。

五、总结
#

本期课程再次强调了CLEC投资哲学的核心:投资简单,心态至上。James老师从人生哲学的高度出发,引导大家将焦点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转移到简单纯粹的个人生活上,树立“为自己而活”的信念。课程不仅分享了关于子女教育、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刻见解,也深入探讨了“以房养老”、“质押借款”等具体的金融工具应用,并对资产配置(特别是包含杠杆基金的433策略)的风险控制和长期操作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学员们的踊跃提问和分享,许多实际操作中的困惑,如不同账户的配置、税务问题、退休现金流规划等,都得到了清晰的解答。最终,课程回归到一个根本点:建立强大的内心,坚持正确的原则,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个人学习笔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00525 以房养老与理财型房贷:资本垄断时代下的退休资产配置;租屋变成剥削陷阱?租屋注意事项。
CLEC 以房养老 理财型房贷 资产配置 股票质押 QQQ 指数投资 不动产 防诈骗
00518 从房子到债券:资产配置是奇门,避开诈骗、看懂风险、重返指数
CLEC 指数投资 纳斯达克100 QQQ 风险管理 资产配置 现金为王 长期投资 财务自由 投资心理 人生哲学
00517 稳定币解说;退休投资者必看;市场跌到零也不怕
CLEC 指数基金 资产配置 退休规划 借贷投资 人生哲学 内心平静 稳定币 市场分析 Q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