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正文

00530 信者恒信,不信者亏损!你还想靠 VT 致富?

CLEC 富人思維 資產配置 指數投資 QQQ 槓桿 股票質押 借貸 保險

一、当期主题
#

本期核心主題是破除勞工思維,建立富人思維。傳統觀念認為需要努力工作、存錢、投資才能致富,而富人思維的核心是懂得利用金融槓桿。James老師通過具體案例,闡述如何用一筆小額的本金(如3萬美元),透過長期低利息的借貸(如股票質押)來花費遠超本金的錢(如100萬美元),而本金則在市場中長期複利增長,其未來的價值足以覆蓋所有債務。這種“借錢來花,資產永不賣”的金融操作,才是真正的大錢,遠勝於鑽研選股和短線交易的“芝麻綠豆”小錢。

二、简报内容
#

投資的核心原則與心態
#

  • 專注唯一,排除雜訊:投資唯一標的就是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如QQQ)。不要理會市場震盪、財經新聞、分析師言論、財務報表及其他任何推薦的ETF(如VT, SPY, VTI及台灣的各種0098x等妖魔鬼怪代號)。老師以40多年投資經驗擔保,如果有更好的標的,他早就推薦了。
  • 相信前人經驗,避免自己試錯:初學者應先接受“不要碰火”的告誡,即不要碰觸老師沒推薦的投資標的。用問的是學不到東西的,應該先靜下心來看完幾百部影片,產生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學習前人的智慧(如閱讀《道德經》、《聖經》等經典)與經驗,可以避免走彎路,這是人生最便宜的學習方式。
  • 高度警惕金融體系:你接到詐騙電話還會警覺,但理專、保險業務員跟你說的話你卻完全相信,這才是最可怕的詐騙。要把金融業、保險業和政府聯合體視為一個潛在的“詐騙集團”,對其推薦的任何產品保持警惕。
  • 給新手的建議:新來的朋友可以先觀看我們YouTube頻道的第00451號影片,建立基礎認知。

資產配置與賬戶管理
#

  • 資產歸一:應將所有基金與個股都轉換到以QQQ為基礎的資產配置中。
  • 美國投資者賬戶配置建議
    • 槓桿基金 (QLD, TQQQ):應99.99%放在免稅的退休賬戶(如Roth IRA)中。
    • 現金:可以放在任何賬戶,但目的不同。
      • Roth賬戶的現金:用於“聰明再平衡”。
      • 股票質押賬戶 (Pledge Account) 的現金:用於降低賬戶的波動率,防範斷頭風險。
      • 應稅賬戶或傳統IRA的現金:用於減緩該賬戶的增值速度,有助於稅務規劃。
  • 非美國居民的警示
    • 不要在美國券商開戶:非美國稅務居民在美國的資產將面臨高達40%的遺產稅,且賬戶隨時可能被凍結,後代處理遺產手續極其繁瑣複雜,律師費可能就會耗盡大部分資產。
    • 錢留身邊:資產應留在自己所居住的國家。住在台灣錢留台灣,住在香港錢留香港。
  • 理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子女理財比學業成績更重要。孩子可以功課不好、可以懶惰,但不可以不懂理財。在資本主義社會,懂得如何讓資產增值,比擁有高學歷但卻是個“窮光蛋”更為關鍵。要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破除勞工思維,建立富人思維
#

  • 傳統勞工思維的誤區:認為必須努力工作、努力存錢、努力投資才有錢花。這是一種被動且效率低下的思維,讓你的人生無法輕鬆。
  • 富人思維的核心——金融操作
    • 借錢的藝術:借錢的核心不是先考慮利息高低,而是借款期限要越長越好。如果一筆貸款可以40年後再還本付息,即使利息高達8%,也值得借,因為通膨和資產增值會遠遠超過利息成本。
    • 用小資金撬動大資產
      • 案例:你現在擁有3萬美元,以年化15%的回報率計算,40年後將增長到近700萬美元。基於這個未來的龐大資產,你現在就有能力去借100萬美元來消費,只要這筆借款是長期、甚至永不追討本金的(如股票質押)。你的資產增長速度會超過債務的增長速度。
      • 結論:你自己的3萬塊不要花,讓它去滾雪球。花的錢是借來的。這才是金融操作的精髓,是幾千萬、幾億美元的大錢。
    • 停止關注小錢:不要再糾結於選股、短線操作等賺取差價的行為,那些與金融操作的宏大格局相比,渺小如芝麻。

三、问答环节
#

Washington
#

  • 问题1:關於職場薪資的問題,我向老闆提出加薪2萬美元及5萬美元獎金的要求,老闆同意加薪但拒絕了獎金,我接受了。因為覺得薪資的長期性比一次性獎金更重要。想請問James老師的看法?
    • James老師回复:你的決定非常正確。主管通常願意加薪,因為錢是公司的,不是他個人的。固定薪水的增加是永久性的,而獎金(Bonus)是一次性的,公司隨時可以取消。這和我們做長期投資的理念一樣,要追求穩定持續的增長(每年15%),而不是短期的火花(一天暴漲)。你抓住了重點。

Li
#

  • 分享1:我是8月底才接觸到老師的頻道,感覺如獲至寶,一周內就把手上資金全部投入市場,並且準備把儲蓄險解約的錢也繼續投入。
    • James老師评论:很好。
  • 分享2:我將老師的理念分享到我創辦的美業群組,希望同行們也能受益,因為我們這行有很多客戶預收款,是很好的無息現金流可以用於投資。但有些人一聽到投資就退群了,讓我感到很挫折和可惜。
    • James老師评论:這是非常典型的反應。投資、政治這類話題不能隨意在非同質性的群組中分享。每個群組有其固有的屬性,貿然丟入不相關的話題,就像在群裡談論政治一樣,必然會引起“炸鍋”。你必須預期到這種反應。另外,提醒一下,經營企業的預收款,需要預留足夠的營運週轉金,不能過度投資。
  • 问题1:我的一位快50歲的客人認為這種投資方式太慢了,人生沒有幾個40年。想聽聽老師的見解。另外,我儲蓄險解約下來的資金,是否可以全部投入00865B(台灣短期公債ETF)當作現金,還是需要在銀行保留活存?
    • James老師回复:關於客人的問題,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對於資金配置,現金不需要保留在銀行,00865B的流動性很好,今天賣後天錢就到賬,完全可以當作現金使用。日常開銷盡量刷卡,到期再一次性賣出00865B還款即可。你後續的收入可以模糊地、隨意地投入到00662、00670L和00865B中,不必過於精算,例如每四個月輪流投一種即可。

Lilian
#

  • 问题1:我53歲,由於政府打房,考慮低價賣掉桃園自住房,租房度日,這樣能拿到約500萬現金。我是否應該用這筆錢先還掉車貸信貸,剩下的錢再用70/30或60/13/30的方式投資?另外,我每個月繳很多保險費,有些快到期了,該怎麼辦?
    • James老師回复:房子可以賣,賣了就去投資。但是千萬不要拿賣房的錢去還任何貸款。借來的錢是“別人的雞”,要讓它下蛋;你自己的錢是“自己的雞”,也要讓它下蛋。用你未來重回職場的薪水去還每月的分期即可。保險的部分,立刻、馬上、全部解約贖回,能拿回多少算多少,只要你停止繼續繳費,你就贏了,未來能多出幾千萬。

Tina
#

  • 问题1:關於槓桿基金的賬戶放置順序,為什麼Traditional IRA/401k會優先於Brokerage Account?這似乎與“現金放Traditional賬戶以減緩增值”的說法相矛盾。而且,Traditional賬戶未來提領是按Income Tax稅率,高於Brokerage的Capital Gain Tax稅率。
    • James老師回复: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核心原因是:1)槓桿基金不能用於股票質押。將槓桿放在Brokerage賬戶會污染這個未來可能用於質押的賬戶。2)槓桿基金波動大,未來勢必需要再平衡,在Brokerage賬戶操作會產生稅。雖然在Traditional賬戶未來稅率高,但它提供了“延稅”效果,讓你在內部可以自由操作而無稅務煩惱。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在每個賬戶都配置槓桿。核心是讓整體投資組合的Beta值維持在1.0。你可以透過Roth賬戶的槓桿基金和Traditional/Brokerage賬戶的現金或QQQ來實現Beta 1.0,這樣回報率是一樣的,但稅務結構和風險控制更優。

Jenny
#

  • 分享1:聽了老師的課,我下定決心取消了一份繳了7年、每年2萬加幣的壽險。雖然損失了10萬加幣,但感覺如釋重負。我先生也同意了,因為我算給他聽,這筆錢即使只拿回一部分,40年後的價值也遠超那100萬保額。我對過去的決定沒有懊悔,因為那是在當時認知下做的,現在我的認知升級了。
    • James老師评论:非常棒的分享和決定。活著時擁有千萬資產,遠比死後拿到百萬保險有意義。
  • 问题1:我50歲,準備賣掉一個投資房,預計有90萬加幣現金。我該如何將這筆大資金投入我設定的40% QQQ, 15% QLD, 10% TQQQ, 35% 現金的配置中?
    • James老師回复:對於接近退休年齡的人,安全是第一位的。你首先要計算出你退休後需要多少年的生活費,並準備好至少10-15年的現金。例如,一年花6萬,10年就需要60萬現金。先把這筆錢留出來,剩下的資金再來按照你的資產配置比例去分配。

Peter
#

  • 分享1:我花了兩週時間,將黃培元先生1996年出版的《理財聖經》一書手打了12萬字做成了電子版,因為其內容與CLEC理念高度契合。我想分享給大家,但有著作權的疑慮。
    • James老師回复:非常感謝你的付出。在我們這種封閉的學習群組內部分享沒問題,不是公開傳播,不涉及盈利。你可以發出來,並註明“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刪除”。

Damon
#

  • 分享1:我過去10年短線交易最終白忙一場,近兩年轉為長期投資QQQ,回報豐厚。
  • 问题1:我在台灣用不動產增貸了1500萬台幣,利息2.88%,每年續約,不用還本。我用這筆錢投資,再從投資獲利中拿出一部分支付利息,這樣持續操作是否可行?以及我目前人在美國,資產大部分在台灣,這樣長期的規劃是否合適?
    • James老師回复:短期操作可行。但長期來看,如果你和你的子女未來都會定居美國,資產最終還是應該轉移到美國。這主要是為了簡化遺產規劃,並規避台灣對高額現金資產相對較高的遺產稅。美國的遺產稅免稅額遠高於台灣。你需要意識到不向IRS申報海外資產的潛在風險和罰款,並為此做好規劃。

Jun
#

  • 问题1:我剛接觸老師的理念,準備將所有資金轉入。請問一筆大資金(如100萬)是應該一次性投入,還是分批投入?
    • James老師回复:立即、馬上、一次性買入。分批投入績效較差,且過程很折磨。你可以採取70/30的策略,即70%的資金立即買入,剩下30%作為現金持有(投入貨幣市場基金)。不要害怕買在高點,幾年後回頭看,現在的任何價格都是低點。

Dian
#

  • 问题1:我把現金都投入市場後,之後的生活開銷是否就應該去借2%的質押貸款來支付?
    • James老師回复:對,這就是正確的做法。
  • 问题2:美股未來可能實現24小時鏈上交易,這對我們長期投資者有何影響?
    • James老師回复:沒有影響。這只是技術的進步,就像從電話下單到網路下單一樣,對長期投資策略本身不構成任何改變。

Xi
#

  • 问题1:在美國,為了投資,成立一個自己的公司(如LLC)會不會比個人投資更好?比如可以設立Solo 401K等,放入更多免稅資金。
    • James老師回复:千萬不要。這是多此一舉,只會帶來無窮的麻煩,如會計、報稅、公司維護等。對於不賣出的長期投資者,個人Brokerage賬戶已經非常稅務優化了,沒有必要為了增加一點點Roth空間而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好處極少,壞處極多。

Curiosity
#

  • 问题1:在老師的模擬中,無質押的433配置最終資產倍數(5.8倍)高於有質押的配置(4點多倍),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選擇質押借款?
    • James老師回复:模擬的結果取決於市場的歷史路徑。我們模擬的區間(從2000年高點開始)是一個先大跌十年再緩慢回升的“震盪市”,在這種市場中,“無腦再平衡”(無質押)因為敢於在下跌中大筆買入,表現會更好。但在一個長期牛市中(如1980-2000年),“聰明再平衡”(有質押)的表現會勝出。我們選擇質押,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最高回報,而是確保在極端市場下能夠存活(Survival),不被清盤
  • 问题2:實際操作質押借款時,每個月的利息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借出的20萬裡預留嗎?
    • James老師回复:不是。利息也應該是借來的。你的總貸款額度很高(如1000萬資產可借600萬),你只借了20萬,每月幾百塊的利息,直接再從額度裡借出來支付即可。這樣,你的債務會緩慢增加,但你的資產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 分享1:補充一個資訊,在美國,未成年的孩子如果有勞務收入 (Earned Income),就可以為他們開設Roth IRA賬戶,提早開始複利。

Nhu
#

  • 问题1:關於車貸利息8%、人壽保險和加拿大ETF HXS.TO的問題。
    • James老師回复:車貸利息8%太貴了,不要去車行貸款,可以考慮買特斯拉,他們的利率低很多。人壽保險是給死人用的,活著的人用不到,沒有意義。加拿大的投資者買HXS.TO可以。

Vincent
#

  • 问题1:我的662資產配置中,可以不要現金嗎?
    • James老師回复:不行,一定要有30%的現金。這是資產配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來穩定組合和抵禦風險。

Other
#

  • 问题1:退休金(Pension)和社安金(Social Security)是否可以算作資產配置中的現金部分?
    • James老師回复:不可以。它們是你的現金流,不是你的現金資產。它們可以減少你每年需要從投資組合中提取的金額,但不能替代資產配置中作為穩定器的現金部位。

四、精彩观点
#

你現在有300塊,你應該就可以花掉可以有能力花1萬塊。 – James老师

此觀點精煉地闡釋了金融槓桿的威力。你的購買力不應由你現有的現金決定,而應由你資產未來的潛在價值決定。

努力沒有前途啊…你要讓錢努力一點倒是真的。 – James老师

此觀點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強調了被動收入和資產增值的重要性,核心是讓資本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資本工作。

你接到詐騙電話你都還會警覺,可是你的理專跟你講的話你就完全相信,這才是可怕。 – James老师

此觀點以強烈的對比,警示投資者必須對所有金融機構的建議保持獨立判斷和批判性思維,不能盲目信任。

金融業、保險業跟政府合起來就是一個詐騙集團。 – James老师

此觀點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提醒投資者,要對所有金融機構推薦的複雜產品保持高度警惕,因為它們的目標通常是賺取你的手續費和佣金,而非你的最佳利益。

Beta一樣,波動率一樣,回報率一樣。 – James老师

此觀點是資產配置的科學核心。投資組合的回報是由其整體的市場風險暴露(Beta)決定的,而不是由其中包含了多少“神奇”的槓桿產品決定的。

我居然沒有很痛苦、很難受、很懊悔…因為那是我在當時那樣的認知的情況下做的決定,那我現在我不一樣了。 – Jenny

學員Jenny在分享自己決心解約虧損的保單時的感悟,這句話體現了投資者心智成熟的過程:不為過去的沉沒成本所困,勇敢地基於現在更高層次的認知做出正確的決定。

你如果不是自己悟出來的道理,你裡面是沒有多餘利潤,因為那是別人的。 – James老师

強調獨立思考和真正理解投資哲學的重要性。跟風操作或使用自己不理解的策略,即使短期獲利,長期來看也無法持續,因為那不屬於你自己的能力圈。

五、总结
#

本期聚會是一次深刻的財商思維重塑課程。James老師從根本上挑戰了“努力工作、省錢致富”的傳統觀念,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以“金融操作”為核心的富人思維。透過“借錢消費、資產永不賣”的策略,投資者可以擺脫對主動收入的依賴,讓資產在市場中安心地長期複利增長。問答環節則像一個豐富的案例庫,將這一核心理念應用到薪資談判、保險決策、大額資金佈局、跨國資產管理等多元化的現實場景中,為聽眾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操指導和心態建設。整場分享不僅是關於“術”(如何投資),更是關於“道”(如何思考財富)。

免責声明: 本文僅為個人學習笔记,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文章

00528 正确资产配置配合股票质押,实现财务自由:从 6000 万到 7 亿的长期投资策略
CLEC 长期投资 资产配置 股票质押 税务规划 退休账户 Roth IRA QQQ 00662 AI工具
00526 QQQ 能让你成为世界顶级富豪;投资 VT 只会让你变成贫穷阶级
CLEC 指数投资 QQQ 家庭理财 资产配置 财务沟通 沉没成本
00527 从 6000 万滚出 60 亿?长期滚雪球配上 2% 质押的奇迹路径
CLEC 长期投资 资产配置 风险管理 QQQ 市场波动 估值 投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