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主题#
本期核心主题是为已退休或接近退休人士构建一个以“活著”为首要目标的稳健资产配置策略。核心观点是,退休后的财务规划应优先考虑现金流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而非最大化投资回报率。James老师详细讲解了根据不同比例的现金储备(30%、40%、50%)来设定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Beta值),并依此确定安全的年度提拨率,旨在确保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如长达15年的熊市)也能安然度过。
二、简报内容#
诈骗提醒与资源分享#
- 警惕诈骗:近期网络诈骗依然猖獗,例如利用AI模仿黄仁勋等人声音的影片,以免费送书、教授ChatGPT使用技巧等名义诱骗用户加入群组进行诈骗。James老师分享连自己的父亲都收到了“手机被黑客入侵”的诈骗短信,提醒大家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政府、银行等重要机构通常会通过信件而非电话联系。
- 识别假冒账号:上周推荐“阿良正传的人生”后,有学员误入了诈骗者设立的假Facebook账号。正牌阿良的Facebook有4000多名关注者,而诈骗账号只有几十个。
- 频道推荐:推荐了陈风的YouTube频道“陳風領航 大道至簡投資”,其中有更细致的投资方法,以及一个适合给孩子听的理财启蒙播客“倉鼠大米的理財冒險”。
核心策略:退休者的资产配置与提撥率#
James老师为不同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退休人士,提出了三种以现金为基础的资产配置模型:
30% 现金配置:
- 最高风险配置 (Beta ≈ 1.0):剩下70%资产可配置为40%原型基金(如QQQ)和30%杠杆基金(如TQQQ)。
- 安全提拨率:此配置下,每年最多提拨总资产的 2% 作为生活费。
- 较低风险配置 (Beta ≈ 0.7):若组合为70%原型基金,无杠杆,则提拨率可提高至 3%。
- 核心原则:资产波动性越高,提拨率必须越低,以防市场大跌时资产过度缩水。
40% 现金配置:
- 较高风险配置 (Beta ≈ 0.9):剩下60%资产最多可配置为30%原型和30%杠杆。
- 安全提拨率:此配置下,每年最多提拨 3%。
- 较低风险配置 (Beta ≈ 0.6):若组合为40%原型和20%杠杆,提拨率可提高至 4%。
50% 现金配置:
- 较高风险配置 (Beta ≈ 0.7):剩下50%资产最多可配置为30%原型和20%杠杆。
- 安全提拨率:此配置下,每年可提拨 4%。
- 无杠杆配置 (Beta ≈ 0.5):若配置为50%现金和50%原型基金,提拨率可提高至 5%。
- 最终目标:15年现金储备
-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市场高点时,持有的现金足以支付未来15年的生活开销。考虑到现金本身有利息(如3.5%),实际上可能只需要准备12-13年的本金就足够支撑15年。
- 初期若无法达到,可在市场上涨时,通过再平衡逐步累积现金,直至达到或超过15年的目标。
- 只有当现金储备超过15年生活费时,多余的部分才可以在市场下跌时用于逢低承接,确保“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投资心法与股票质押解析#
- 投资是学来的,不是教来的:James老师引用“道可道,非常道”的概念,强调投资理念需要自己思考、理解并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如同骑自行车,看再多书也不如亲自上车尝试。他鼓励大家动手动脑,自己去探索和领悟。
- 股票质押的再思考:
- 观念演变:过去为了不因持有现金(用于质押)而牺牲回报率,建议搭配杠杆基金。现在更强调“求稳”和“活著”,因此即使不追求最高回报,持有50%现金和50%原型基金的无杠杆组合,同样可以进行股票质押借款。
- 质押风险警示:老师用一个例子解释了为何质押借款比例看似很低(如10%)也可能导致破产。假设100万资产借10万,在长达10年的熊市中(如2000-2009年,市场下跌85%),10万的借款加上利息可能滚存至16万,而你的资产只剩下15万,此时便已资不抵债。这凸显了持有充足现金(如30%)的重要性。
- 现金流是生命线:通过一个拥有一亿多台币资产,却因购买7500万豪宅而陷入现金流困境的案例,警示大家,无论资产多少,若不懂现金流管理,同样会面临破产风险。
AI时代展望#
- 千倍的典范转移: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是过去互联网革命的上千倍,是多种典范转移的叠加。人类经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
- 抓住机遇,抓紧扶手:跟上趋势的人有机会“上太空”,但若不紧跟正确的投资原则、不学习思考,也可能从太空中摔下来。必须靠自己学习,抓紧正确的方向。
三、问答环节#
Iba#
- 分享:从2021年4月开始听老师的课,虽然理解慢,但在过去20个月里,薪水不高的她也存下了10万美元,感到非常惊喜和开心。她已将投资组合的Beta值从1.3降至1.0左右。
- 问题:车子状况不好,是应该花1000美元修好继续开几年,还是换一辆特斯拉来提升生活品质?虽然很想体验,但感觉还处于财富积累初期。
- James老师回复:建议花1000美元修车。因为目前总资产还不算非常雄厚,买一辆五六万美元的车占总资产比例过高。现阶段应继续将资金投入投资。老师建议她巧妙利用信用卡消费,比如使用有2%-3%现金回馈的Apple Card或American Express卡,将获得的回馈金全部投入购买TQQQ,实现“越花钱越有钱”。同时,老师也分享了自己过去的遗憾,因为节俭,带母亲去吃回转寿司时,母亲因体谅他而不敢多拿,这成了他后来追悔莫及的事。因此,虽然不建议买车,但在孝敬父母等关键事情上,不应过度节省。
Nai-Hsin#
- 分享:
- 首先公开感谢群组管理员Chris,他为大家的00662社群设置了许多自动化回复,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了大量重复问题,对社群贡献巨大。
- 分享个人感悟,认为自己账户里的财富增长是“上天的恩典和老师的启蒙”,因为这些钱本是“本來無一物”,所以内心充满感恩。
- 最近花莲水灾,家人提议捐款,她卖掉了一部分00670L(正二)的获利来进行捐款,她称之为“公益再平衡”,因为钱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捐出去非常开心。她接任了地方公益组织的领导职务,也认为做公益的钱并非自己“出”的,而是通过投资的智慧获得的,可以顺水推舟地回馈社会。
- James老师评论:赞扬了Nai-Hsin的善举。钱赚来就是要用的,当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回馈社会是自然而然的。老师强调,他对不同学员的建议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所处的财务阶段给出不同指导。
Jenny#
- 分享:听了一场佛法开示,联想到James老师的教导如同帮助大家“脱离贫穷的轮回”,对此升起“恭敬心”。她分享自己最近的行动,下定决心将一份亏损的保险解约,拿回2万4千块,并立即投入到老师的投资方法中。她认为虽然短期亏损,但及时止损、换到正确的“电梯”更重要,未来几年就能赚回来。她也开始思考老师强调“预留15年现金”的深意,理解到这是为了在长达15年的熊市中,既能保证生活无虞,又能通过再平衡度过难关。
- James老师回复:详细解释了“15年现金”的概念。这主要针对已退休无收入来源的人。计算方式是,年开销减去社保等固定收入后,自己需要准备的金额乘以15。例如每年需自备5万美元,则需准备75万美元现金。这个标准是基于2000-2015年的历史经验,市场可能需要15年才回到高点。对于仍在工作的人,可以通过每月薪水动态补充现金,无需严格执行再平衡卖出股票。
Dr. An#
- 分享:他是2011年就跟随老师的“老学员”。他认为现在的新学员非常幸运,因为老师现在的投资策略(指数化、长期持有、自动化)已经进化到了“最完美的时刻”。他回忆早年老师教的方法包含个股操作、杀进杀出,虽然能躲过大跌,但普通人很难跟紧,且税后回报并不理想。许多老学员因为没有持续学习,反而错过了后面更优化的策略。他本人是在2023年底,根据老师最新的退休计算方法,发现自己已足够退休,于是在2024年1月正式退休,现在的生活非常美好,投资收益甚至超过了上班时的薪水。
- James老师评论:感谢Dr. An的分享。他将早期的投资教学比作“远征军”,伤亡惨重,最终能跟上的人不多。而现在因为网络教学无法即时指挥数万学员,策略必须进化为“太空军”,即完全自动化、无人为干预的模式。Pandemic加速了这一转变。他赞扬Dr. An不仅跟上了,还实践了股票质押和Roth转换等高阶操作。
Fang#
- 分享:他是36岁的小主管,2022年市场大跌时开始跟随老师,目前资产已翻倍。他计算发现自己大约在45岁就能达到退休门槛,但现在工作压力很大,很想加速退休进程。
- 问题:在这种“想加速”又知道“安全第一”的矛盾心态下,应该如何调整资产配置和心态?
- James老师回复:因为距离退休还有近10年,完全可以采取更积极的策略。可以将Beta值维持在1.0,并且在未来几年内“不要做再平衡”,让利润奔跑,这样可能会让Beta值自然增长到1.3甚至1.5。等到距离退休前5年,再开始“踩刹车”,逐步增加现金比例,降低风险。
Rui#
- 分享: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遇到老师时策略就已是“完全体”。他对老师的一些理念,如“风险的风险”,在反复听过之后才真正理解。他已实现433配置,并存够了50倍年开销和15年现金。
- 问题:在30多岁的年纪,如何更好地“用金钱换取精神能量”?
- James老师回复:精神能量的核心是“眼光”和“心量”。要练习一种心态:假设你突然拥有200亿,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心态没有任何改变,那你的精神能量就足够强大。真正的财务自由是让“钱”在你的生活中消失,它像空气一样自然,你消费时不再考虑价格,只考虑价值和体验,这才能让你从琐事中解脱,精神能量才能更强大。
Chris#
- 分享:他于2021年接触CLEC,从此投资变得很简单。最近卖掉了一套房子,感觉很轻松。最重要的是,他通过CLEC认识了现在的伴侣,对此非常感谢老师。他明天会和介绍他认识CLEC的朋友以及各自的伴侣一起聚餐。
- James老师评论:恭喜他能遇到理念相同的伴侣,这非常美好。
Benson#
- 分享:他的投资回报已达220%,感觉非常自由,在工作中也更有底气。
- 问题:他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由于早期投资组合比较激进,现在随着资产增高,应该将每月新增的资金主要投入现金部位,以逐步建立起老师所说的15年现金缓冲,而不是去调整已有的股票仓位。
- James老师回复:这个想法完全正确,是非常好的动态调整方式。他还分享了与女儿的对话,解释为何选择QQQ而非VOO:降低波动率应该靠增加现金,而不是去投资一个回报率更低的标的。长期低回报才是最大的风险。
Peng#
- 分享:他是两周前才接触频道的新学员,前几天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失眠。他之前的观念是长期持有VT和0050,退休时靠卖出资产生活。接触老师后才理解了“股票质押”这一颠覆性的概念。
- 问题:
- 如果在退休并开始质押提领3年后,现金储备达到了15年的水平,那么考虑到已借出的3年生活费,是否需要准备18年的现金才算安全?
- 老师在42岁退休时,是否已经有了质押借款来生活的概念?这个想法的启发点是什么?
- James老师回复:
- 不需要。因为经过几年市场上涨,你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远大于期初,增长的资产足以覆盖已借出的部分,安全垫反而更厚了。
- 这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他退休时并不知道,也是后来才发现的。2018年,他因需要用钱但不想卖股缴高额税款,主动写邮件问券商能否用股票抵押借款。券商随即帮他办理了质押贷款。他指出,这是金融业的“秘密”,因为法规限制,券商不能主动向客户推销这类银行业务,除非客户自己提出。
Meihao#
- 分享:用一个“不要和猪辩论”的笑话开场,表达对老师持续教导的感激。
- 问题:她已规划好433配置,房子也卖了但现金还未到账。此时银行提供了一笔500万、利率2.88%的七年期信贷。她想知道,动用这笔信贷来投资,是属于贪心,还是正确的操作?
- James老师回复:这是非常正确的操作,不是贪心。因为433配置可以支持3%的提拨率,完全可以覆盖2.88%的贷款利息。她仍在上班,有现金流,风险可控。
Wei#
- 分享:他的太太投资QQQ二十多年,从不改变,业绩非常好,并以此为由拒绝任何改变,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她的儿子也受其影响。
- 问题:面对家人“我的方法行之有效,为何要改”的观点,该如何沟通?
- James老师回复:这无法沟通。因为她的环境(有你作为后盾)没有迫使她进化的压力。她就像一只强壮的“猴子”,即使不进化成“人”,在现有环境下也能活得很好。从她的角度看,她没有错。如果她的资产足够庞大,即使市场大跌80%依然生活无忧,那么她的选择也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Mike#
- 分享:讨论了Sora 2带来的巨大冲击,并分享了他所在的小组因坚持理念而共同富裕的经历。
- 问题:他看到有分析师提到稳定币(Stablecoin)会带来3万亿的商业机会,这个数字是如何估算出来的?这是否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强大?
- James老师回复:美元本身就是一种“侵略性货币”,用纸币换取他国的真实资产。稳定币将这种“侵略”的效率提高了至少10倍,因为它能绕过各国的中央银行和SWIFT系统,直接渗透到民间。这将导致更多国家丧失货币主权。美元流通量的大幅增加,将为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额的利息收入,3万亿的估算可能还很保守。这就是一场无声的“资本主义战争”。
Hua Sheng#
- 分享:他来自中国大陆,分享了自己的投资感悟:在找到正确道路时要“快”(快速买入、质押),上路后则要“慢”(耐心持有、求稳)。他分享了大陆投资者在香港操作的实用建议:投资港股03086(华夏纳指ETF),现金部分购买累积型货币基金,杠杆ETF则放在美国券商以规避税务交换问题。
Dong Zhang#
- 分享:她是新学员,跟随三四个月投资513100(A股纳指ETF),盈利已能覆盖两年开销,让她提前感受到财富自由。
- 问题:
- 她自认性情急躁,如何像老师一样保持耐心?
- 她已配置73比,且有15年开销的现金,退休后应如何进行再平衡?
- James老师回复:
- 他自己脾气也很暴躁,但一直在练习。关键是练习“同理心”,在与人对话前,先默念三遍“他是对的,我是错的”。当你把自己放在“错”的位置,就不会那么激动,沟通效果会更好。
- 如果还有收入,就用收入来维持比例。如果完全退休,每年从现金部分取用一年生活费即可。如果市场上涨,让现金储备自然增长到比如20年,当市场下跌时,动用超过15-16年基准线以上的部分去买入股票。
Aola#
- 问题:
- 如果投资组合的Beta值超过1了,需要处理吗?
- 他在两岸三地都有银行账户,是否有必要全部整合到美国?
- James老师回复:
- 只要现金储备充足,Beta值超过1也无需处理。
- 如果在三地都有用钱需求,保留账户是方便的。关键要考虑的是各地的遗产继承法规,确保继承人能顺利继承资产。
Queen Wu#
- 分享:她是一位刚从国内移居美国的新学员,行动力很强,听课后一个月内就卖掉了国内的商铺,并已将40%的资金投入513100。
- 问题:她计划6年后回国,了解到香港做股票质押最有利。但每年只有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资金转移缓慢。她该如何规划?
- James老师回复:首先,在美国做质押对于非长期居民有风险,账户可能被关闭。因此,将资金逐步转移到香港是正确的方向。对于如何操作,他建议Queen Wu可以联系在留言区发言的Hua Sheng,他们可以私下交流更多细节。
Vicky#
- 分享:她是刚听课两三周的新手,目前为自己、先生、儿子和妈妈四人管理股票,但买得非常分散,有30多档。
- 问题:
- 如何入门,是应该卖掉所有旧股票,还是用现金开始买新标的?
- 如何为三代人(退休的母亲、即将退休的自己、刚工作的儿子)做不同的规划?
- 为儿子买了预售屋,未来贷款应该怎么还是最有利的?
- James老师回复:
- 母亲:全部卖掉,买入0056(台湾高股息ETF),用股息生活,用不完的再投入。
- 自己和先生:全部股票(30多档)和债券都卖掉,建立70%的00662(富邦纳斯达克)和30%的00865B(国泰20年美债)的组合。
- 儿子:刚工作,收入稳定,所有闲钱都投入00662即可,现阶段无需留现金。
- 预售屋:最好的策略是交房后尽快卖掉。如果自住,贷款尽量只还利息,不还本金。
- 关于复委托:建议全部赎回。台湾的复委托未来可能面临美国遗产税的问题,且有海外最低税负制,不如直接投资台湾本地的ETF简单。
四、精彩观点#
退休讲求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回报率,回報其次,活著才是最重要。 – James老师
此观点贯穿全场,是本次资产配置策略的核心基石,提醒退休人士应将财务安全置于收益增长之上。
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你自己悟出來的才叫道。所有讲的都是表面,都是武功秘籍的文字部分。 – James老师
老师强调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在投资中的重要性,知识需要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
公在倒,看人抬;儿在世,分人一块。 (台语意译:在世的时候给你父母亲吃颗花生,也胜过人走了在祭坛上面一只猪。) – James老师 (由 Jenny 分享时引用)
老师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强调,孝顺和关爱要在亲人健在时及时表达,其价值远胜于身后的铺张祭奠。
降低波動率不是去改變你的投資標地,而是你要留現金來降低波動率。长期低回报才是风险。 – James老师
老师在回答女儿问题时提出的精辟观点,指出应对市场波动的正确方式是调整现金比例,而不是牺牲长期回报去选择波动更低的资产。
你要先告訴自己他是對的,我是錯的。……錯的人還這麼大聲?那这个就你就会反省。 – James老师
在回答如何保持耐心时,老师分享的修行方法。通过先承认对方的合理性,可以有效降低自己的情绪激动,实现更平和的沟通。
借錢永遠不還,這很重要。如果你要去还股票质押的钱,一开始就不应该借。 – Benson & James老师
Benson的分享和老师的确认,点出了股票质押的核心精髓:借出的钱是用于生活或再投资的工具,目的是让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永远不被消耗,因此“还本金”是一个错误的操作。
投资不存在,市场不存在,钱不存在,那就是你就精神能量就是最高了。 – James老师
老师描述的一种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当财富充裕到不再需要为金钱本身而思考和担忧时,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五、总结#
本期分享会是一场极其深刻和实用的退休理财规划课。James老师从以往追求“安全下的最高回报”进化到更侧重于“绝对安全”的保守策略,为即将或已经退休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资产配置与提拨率指南。通过30%、40%和50%三种现金配置模型的详细拆解,让不同财务状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下去”的方案。问答环节的众多学员分享,从老学员的今昔对比,到新学员的顿悟与实践,生动地展示了这套投资哲学如何改变不同人的财务命运和人生心态。整场分享会不仅是关于投资技巧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财富观、风险观和人生智慧的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