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期主题#
本期深入探讨了投资与财富的多个维度。核心观点围绕三个“七个层级”理论展开:
- 投资学习的七个层级:从初步接触到形成坚定信仰的过程。
- 财富积累的七个层级:从懂得投资到通过集中、杠杆、省税和长寿实现财富最大化的路径。
- 投资操作的七个层级:从短线交易的迷失,到最终拥抱“只投指数、死不卖、质押生活”的富豪阶级策略。 课程强调,真正的富有源于正确的认知和纪律,并指出在AI时代,我们应利用科技解放自己,回归人生的本质,而不是变得更忙碌。
二、简报内容#
市场噪音与投资心态#
- 忽略短期波动:近期市场因中美关税、美国政府关门等事件而震荡剧烈,但投资者应忽略这些市场噪音,不要因此做出错误的操作。通常,任何基于短期预测的操作都是错误的。
-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技术分析的准确率和掷硬币差不多,大约是五五开,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 投资的个人责任:投资分享仅为经验交流,不构成建议。每个人的财务状况不同,最终决策需个人学习、执行并对自己负责。
人工智能(AI)的影响与投资哲学的进化#
- AI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但也让人更忙碌:AI等科技进步,使得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如快速制作多语言视频)成为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会变闲,反而因为能做的事情变多而更加忙碌。
- 鼓励利用AI传播正确投资理念:学员们可以利用AI工具,如NotebookLM或ChatGPT,将投资哲学制作成不同语言的文章或影片,帮助更多人被“告知”他们拥有富有的权利。
- 投资哲学是进化的DNA:我们的投资理念是不断进化和优化的。例如,过去曾强调质押者“必须”配置杠杆基金以维持回报率,但现在的观点是,为了求稳,没有杠杆基金也可以做质押。学员需要跟紧学习,避免停留在旧的认知上,因为投资世界像生物演化,停止进化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投资与富有的三个“七个层级”#
投资学习的七个层级:
- 听到:刚接触到信息,可能认为是诈骗。
- 知道:开始了解其中有内容。
- 了解:深入研究后产生认知。
- 相信:从认知转变为信任。
- 执行:将相信付诸行动,关键在于“有钱就买,立即、市价”。
- 坚忍耐:面对市场40%甚至更大幅度的下跌时,能够忍受痛苦,坚持持有。
- 信仰:达到内心无惧波动的境界,市场涨跌都无所谓,这通常建立在正确的资产配置和充足的现金流之上。
富有的七个层级(财富量级的差异):
- 懂投资 vs 不懂投资:这是第一个分水岭,区分了世界上90%的人。
- 做对投资 vs 做错投资:在懂投资的人中,选择最高效的标的(如QQQ vs VOO/VT),长期下来资产可能相差百倍。
- 韩信点兵(集中资金):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最高回报的资产,而不是分散在保险、年金、债券等低效产品上,资产又能拉开百倍差距。
- 质押借款:学会使用股票质押获取流动性,而不是卖出资产,资产差距再次拉大。
- 借钱不还:理解质押借款的本质是资产的扩张,而不是需要偿还的传统债务,与急于还款的人相比,财富增长潜力截然不同。
- 合理省税:通过合法的税务规划(如美国的Roth Conversion),可以省下巨额税金,财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长寿:当以上都做对时,活得越久,复利效应越显著,资产越多。长寿是决定最终财富高度的关键。
投资操作的七个层级:
- 等级一:初入市场,买个股偶然赚钱,以为投资很简单。
- 等级二:尝试期权等衍生品,短期可能获利,但长期下来大概率亏损。
- 等级三:开始研究财报、产业趋势,试图低买高卖,但知道得越多,亏损反而扩大。
- 等级四:沉迷技术分析、期货,杀红了眼短线操作,自以为是股神,实则最接近破产的阶段。
- 等级五:明白投资是分享公司成长,懂得选好公司,但仍饱受个股巨大波动的煎熬,忙得像狗,回报却不高。
- 等级六:理解长期持有的威力,开始大赚,但仍需不断研究和更换公司,卖出后现金在手是新的烦恼,依然是一种忙碌的操作人生。
- 等级七(终极):只投指数基金(QQQ),有钱就买、死不卖、眼睛闭着买。做好资产配置(如433),留足现金,无惧市场暴跌。通过股票质押借款生活且永不还款,让资产持续创造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富豪阶级。
人生哲学与财务自由#
- 复利的惊人力量:以每月定投1万台币为例,在18%年化回报率下,40年后可达5.47亿台币。这说明富有是普通人可以实现的,是“天賦”的权利,关键在于是否被告知并采取行动。
- 工作的本质与人生的意义: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为了工作和生存。将上班视为人生的全部是一种被资本主义奴化的思想。人应该在没有工作压力后,才能真正体会“人生”是什么,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如种花、种草,享受田园生活。
- 杠杆基金的风险:必须深刻理解杠杆基金(如TQQQ)的属性,它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万倍回报,也可能在一次大跌中价值归零(下跌99.999%)。因此,必须通过资产配置和再平衡来管理其风险,绝不能全仓持有。
三、问答环节#
Kate#
- 分享:她最近听到一个故事,安东尼·罗宾建议,要成功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模仿一个你想成为的人;二是每天进行正向冥想。她将此应用在自己身上,即模仿James老师,一步步实践投资的七个层面,从懂投资、做对投资到质押不还等,并认为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她也提到台湾的遗产税很低。
- James老师回复:同意台湾遗产税很低(最高20%),不必为此做复杂的信托或规划。最好的“避税”方式是“多子多孙”,利用每年的赠与免税额提早将财富转移给后代,复利效果惊人。老师分享了一个银行利用信息差,欺骗一个家庭办理上亿贷款来“规划”遗产税的反面案例,警告大家银行的推销可能就是诈骗。
Ola#
- 分享:他为三个年幼的孩子开设了托管账户(Custodial Account),并为他们配置了60% QQQ, 20% QLD, 20% SGOV的投资组合。他计划定期投入小额资金,目标不是给他们多少钱,而是“教他们如何捕鱼”,让他们从小看到账户的成长,并有机会在未来教他们完整的理财体系,包括质押(Pledge Loan),这既是财富传承,也是智慧传承。
- James老师回复:非常赞同这种教育方式。他指出,提早赠与是最好的遗产规划,例如每年给女儿2万美元,40年后在18%回报率下会变成近1000亿美元,这笔钱完全免税,远比纠结于遗产税免税额度重要。
Lu#
- 分享:
- 提醒大家注意Clubhouse上有冒充James老师的诈骗账号。
- 她认为新学员应该系统性地回头学习老师过去的课程,而不是跳着听,否则容易自己困惑。特别是年轻学员,可能会不理解为何老师给的建议有时偏保守,这是因为早期课程更多是面向近退休人群。
- 建议是否可以有一个更“纯粹”的EACC讨论空间,避免与其他投资理念混杂。
- James老师回复:感谢提醒。他会考虑开设Case Study环节,可能会利用周六的时间,在简报后讨论一两个具体案例,帮助大家进行“临床学习”。对于另外开设房间的建议,他会再思考。
Dr. An#
- 分享:作为2011年就跟课的老学员,他分享了几个关键受益点:
- 韩信点兵:听从老师建议,将不必要的理财型保险解约;卖掉台湾闲置的房产,将资金投入美股指数;不急于还清房贷。这三项决策极大地改善了他的财务状况。
- 投资哲学的进化:他回顾早期只学到“Buy and Hold SPY”,但这只是整个体系的1/5。现在,体系进化到了包括QQQ、股票质押(Pledge Loan)、2%提款率、433资产配置等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让他感觉更稳健、更安心。
- 夫妻同心:他和太太一同学习,在家庭财务决策上完全一致,执行起来非常顺利,这是非常幸运的事。
- James老师回复:感谢Dr. An的分享,并补充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Roth Conversion,这能省下巨额的税。Dr. An也曾是课程的讲师之一。
W.W.#
- 问题:关于Traditional IRA,有人建议放现金(Cash),这样将来缴税基数低。但她想,如果全部放QQQ,虽然未来税高,但增长也远高于现金,不是更好吗?
- James老师回复:这是一个平衡风险和税务的问题。老师给出了一个策略:假设你一年转10万美元到Roth账户,你可以在Roth里买10万美元的TQQQ(三倍杠杆)。为了平衡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你可以在Traditional IRA里持有20万美元的现金。这样,你的高增长部分(TQQQ)就放在了免税的Roth账户里,同时利用Traditional IRA里的现金部位对冲了风险,既没有降低整体回报潜力,又优化了税务结构。
Ling#
- 分享:她分享了帮助一位投资小白朋友的经历。朋友起初声称能接受50%的波动,但当听到亏损状态可能持续3-5年时,立刻表示无法接受,她的底线是本金亏损不能超过1-2年。通过这次交流,Ling深刻体会到,每个人对“风险”的定义和承受能力完全不同。在进行任何投资动作(如立即市价买入)之前,首要任务是彻底搞清楚自己能承受的真实风险是什么。
- James老师回复:高度赞扬Ling的逻辑清晰。他强调,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的第一步,这比任何策略都重要。他以2000年互联网泡沫为例,QQQ花了15年才回到高点,这就是为什么他建议要留够15-20年现金的原因。“活著比赚钱更重要”,在不了解自己之前,现金应多留,回报率不是首位。
Cocity#
- 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宏观问题,关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各国央行囤积黄金等结构性变化。他想知道,这是否会对以美元资产为核心的投资策略构成长期威胁?我们是否需要为此做准备?
- James老师回复:承认这个趋势是真实存在的。但他提供了几个反向思考角度:1. 美国的债务问题可以通过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例如GDP每年多增长1.5%)来化解。2. 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美国政府宣布“禁止使用美元交易黄金”,那么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市场将瞬间崩溃,各国囤积的黄金价值将大打折扣。美国维持其霸权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像中美之间的晶片、稀土之争,都属于国家间的博弈,不影响我们对美国科技长期发展的信心,与投资QQQ无关。
Wang Zhihua#
- 问题:他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新学员,询问应该购买哪里的QQQ产品?是直接买美股QQQ,还是港股的3086/9086,或是A股的513100?另外,想给女儿定投,杠杆基金(TQQQ)是否可以?
- James老师回复:建议购买香港发行的产品(如3086),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美国的遗产税。同时,香港也有两倍杠杆的纳指基金(如华夏纳指两倍7261)和货币市场基金,可以用来做资产配置。给女儿的钱,可以在中国买513100,或在香港买港股通产品。另外,老师的《理财圣经》已有简体中文版,可以向他索取。
Pella#
- 分享:她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即使对她这样学习很慢的“蜗牛”也悉心教导。她分享自己已经通过重贷房屋进行投资,并教会了孩子们,现在孩子们都抢着请她吃饭。她还把这套理念分享给了在偏远国家宣教的朋友,他们也开始了投资。她最感谢的是老师那种希望众生皆能富有的“宗教家胸怀”。
- James老师回复:感谢她的分享,并表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他的能力就是传播富有的观念,让更多人财务上岸。
Julia#
- 分享:她分享了使用AI(ChatGPT)研究美国加州HSA(健康储蓄账户)税务问题的经历。她发现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同AI和网络文章信息互相矛盾,形成“相互污染”的现象。最终她只能回归第一性原则,亲自查阅最原始的税法条文,才确认了正确信息:在加州,HSA的存入和投资收益在州层面都是需要缴税的,税务优惠大打折扣。
- James老师回复:完全同意。他强调,目前的AI还是一个“业余”工具或“玩具”,不能用于税务、法律等严肃专业领域。他自己用AI制作影片也发现AI会犯低级的数字错误。他重申不建议大家使用HSA账户,并补充澄清,他之前可能将HSA和529计划搞混,529账户的提款受益人是指定的受益人(如小孩),而HSA是账户持有人自己可以使用。
L. Zhang#
- 分享:作为新听众,她表示受益匪浅,但感觉自己差距还很大,所以先安静地做个听众,非常感恩能遇到老师。
- James老师回复:欢迎她,并鼓励她准备好后随时可以分享或提问。
四、精彩观点#
富有是天赋……你有这个富有的权利,这要被告知。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解释为什么创办频道的初衷,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天生就拥有通过正确投资而变得富有的权利。
科技发达、人工智能越进步……用AI的人不是越来越闲而是越来越忙,因为你可以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 James老师 背景:在讨论AI带来的影响时,老师指出AI是工具,它扩展了我们的能力边界,结果是让我们能做、想做的事更多了,而不是让我们清闲下来。
人要没工作才知道人是什么,人才叫人生。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在阐述人生哲学时,批判了“为工作而活”的观念,认为摆脱工作的束缚,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生命的意义。
活著比赚钱更重要。 – James老师 背景:在评论学员Ling分享的风险认知案例时,老师强调生存是投资的第一要义,做好风险控制、留足现金,比追求短期的高回报重要得多。
每个人对风险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认为什么是风险,然后再去配置。 – Ling 背景:Ling分享了她帮助一位投资新手朋友的经历,发现朋友口头上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真实的心理底线存在巨大差距,从而得出此结论。
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现在这个世界就是有一些信息……容易产生这种相互污染。 – Julia 背景:Julia分享了她使用AI研究复杂税务问题时的踩坑经历,发现AI和网络上的错误信息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互相引用、放大错误。
指投指数基金,有钱就买死不卖,眼睛闭著……做好资产配置……股票质押借款过日子,永远也不还。 – James老师 背景:老师在总结投资操作的第七个、也是最高层级时,用这段话概括了实现终极财务自由的策略精髓。
五、总结#
本期内容是一次系统性的投资哲学与人生财富观念的深度梳理。James老师通过三个层次分明的“七级阶梯”模型,为听众构建了一个从投资新手到财富巨擘的完整成长蓝图。课程不仅教授了“做什么”(投指数、不卖出、善用质押),更深刻地阐述了“为什么这么做”(理解风险、忽略噪音、相信复利)以及最终目标(实现人生自由,而非被工作奴役)。学员们的分享和提问,从实践操作到宏观经济,再到AI工具的批判性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再次印证了投资的成功最终源于持续学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哲学信仰。